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示范课教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示范课教案设计

2017-02-23 收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之一,它比较抽象,较难理解,蕴涵着函数思想,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关系及函数的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新课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捕捉到相关的数学信息,即发现彩带的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抽象的关系直观化,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学中,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察、计算、讨论中不断探究彩带的总价与数量的关系,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亲身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

3.列举延伸,加强理解。

教学中,重视列举环节,加强理解,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深化理解相关知识,充分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空白表格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预设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重温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与表格。

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m

1

2

3

4

5

6

7

8

总价/元

3.5

7

10.5

14

17.5

21

24.5

28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

生1:表中有两种量:数量和总价。

生2:数量增加,总价增加;数量减少,总价减少。

生3: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总价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数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总价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

预设 

生1:===…=3.5,比值相等。

生2: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预设 

生:=单价(一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