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2017-02-23 收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还要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巧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出: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由此引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实际应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3张正方形纸,这3张正方形纸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3张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在小组内用准备好的学具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直接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提出测量要求。

(1)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并说明理由,再用选择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

(2)统计选择结果。(由各小组组长汇报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统计)

师小结: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有两点原因:①正方形能密铺;②操作简单方便。

2.汇报测量结果。

(1)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提出问题: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

(3)总结:测量同一个图形,要想测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需要统一测量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2)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3)体会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

①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与粉笔盒正面比一比,体会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②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③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

④操作:用手臂围出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4名同学合作用手臂围一个正方形,教师用米尺量一量围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不是1米)

小结:计量稍大图形的面积一般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或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m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3个面积单位,应用面积单位我们就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面积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实际验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实际大小,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