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1
收藏
《分数的基本性质》听课反思
今天(2013年4月26日)下午,进修学校领导一行七人来校指导教学活动,也是本学期开学以来第一次来校听课指导。第二节课在五年三班听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教学。执教教师通过复习除法的基本性质,结合课前预习,导入新课的。
新课的讲授是通过观察折纸来进行的。用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1/2、2/4、4/8,并用阴影表示出来。然后组织小组同学观察折出的三个阴影图形,开展讨论,得出三个分数相等的结论,也就出现了1/2=2/4=4/8。通过观察这三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从整节课的设计看,教师设计的很巧妙,一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在细节是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引入新课时用的应该是“商不变的性质”,而不是“除法的基本性质”,并且在这个环节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让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做题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记忆,为下面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做铺垫。二是主要问题的设计缺乏准确性。在观察1/2=2/4=4/8时,由于教师问题设计的不准确,导致学生答非所问,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给我的启示:本节课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导入。①从“商不变的性质”导入。课前复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商不变的性质,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有2÷4=4÷8(被除数乘2,除数也乘2后,得到的新除法算式和原来的除法算式相等),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想到可能有2/4=4/8。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可以是折纸,也可以用除法计算结果。)从特殊到一般,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具备这样的性质呢?学生可以自己举例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②可以从比较分数大小来引入新课。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引出1/2和2/4谁大谁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方法还可以是上面的两种方法或者更多的方法。得出相等的结论后,再观察两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结论,然后学生可以广泛举例自己进行验证,最后归纳总结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两种方式在广泛举例时,不要把反方向变化即除法漏掉就可以了。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五讲 奇数与偶数及奇偶性的应用
小学五年级奥数应用题练习二(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七讲 行程问题习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八讲 流水行船问题 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模拟练习
小学五年级奥数应用题练习三(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三讲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习题
环形路上的行程问题例题讲解5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二讲 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习题解答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八讲 流水行船问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五讲 奇数与偶数及奇偶性的应用 习题解答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七讲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之流水行船练习2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七讲 行程问题 习题解答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二讲 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例题
环形跑道相遇问题例题解析
综合能力训练(一)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十一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九讲 “牛吃草”问题习题解答
行程问题之流水行船练习3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二讲 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环形路上的行程问题例题讲解4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三讲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习题解答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十一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习题解答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六讲 能被30以下质数整除的数的特征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九讲 “牛吃草”问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四讲 带余数的除法 习题解答
环形路上的行程问题例题讲解2
小学五年级奥数(上)第六讲 能被30以下质数整除的数的特征 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