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
收藏
一、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一问题
1、概念与类型
归一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问题是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数值(单一量)之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
2、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
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
3、解题方法
归一法
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
基本关系式有
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总工作量÷份数
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份数(正归一)
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反归一)
倍比法
有些归一问题可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在整数范围内,用倍比法解除不尽时,只能用归一法解;用归一法解除不尽时,只能用倍比法解;也有的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有的问题一次归一不能解决,需要两次归一或与倍比相结合才能解决。
二、小升初数学知识点:还原问题
1、还原问题的定义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2、解还原问题的方法
核心:倒推法
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口诀:加减互逆,乘除互逆,要求原数,逆推新数.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2《平移》ppt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4《中心对称》ppt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第16章《分式》全章复习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3《正方形》(第3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2《菱形》(第3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第16章《分式》全章复习课件2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2《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1《矩形》(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3《旋转》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2《菱形》(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2《平移》ppt课件4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ppt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2《数据的集中趋势》(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5《图形的全等》ppt课件3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1《轴对称》ppt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1《平均数》(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3《旋转》ppt课件3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4《中心对称》ppt课件2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3《实践与探索》ppt说课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3《数据的离散程度》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3《实践与探索》ppt课件1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2《菱形》(第2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第17章《一次函数》全章复习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第16章《分式》全章复习课件3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5《图形的全等》ppt课件2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4《中心对称》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3《正方形》(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ppt课件
2015春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2《平移》ppt课件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