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
收藏
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本册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标准》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因此,本册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这样的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所学过的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识结构,以及初步体会负数、零和正数的大小关系,初步认识数轴上数的顺序,加深学生对有关数的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高一(上) 2.6 指数函数 素材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2《组合》ppt课件2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1《排列》ppt课件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2.1《条件概率》ppt课件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1《排列》ppt课件2
1.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一)
函数的表示法(必修一)2
2.2.1对数的概念新课标高中(必修1)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2.2.1对数运算新课标高中(必修1)
函数的奇偶性2(必修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课件 基础过关打包下载(6份)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补集(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ppt课件1
函数的概念(必修一)2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排列与组合》课件 基础过关打包下载(10份)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2《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课件 基础过关打包下载(6份)
函数的表示法(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ppt课件打包下载(3份)
1.3.1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
1.2.1函数的概念(必修一)2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2《组合》ppt课件1
1.3.2函数的奇偶性(必修1)
函数的奇偶性1(必修1)
1.3.1函数的单调性(必修1)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1《基本计数原理》课件 基础过关打包下载(5份)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