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收藏
课题 比例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XXX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
目标 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
目标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 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 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合作探究 二、新授 (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拓展应用 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 )打对号。
10:2和35:42( ) 0.6:0.2和 ):4和3: ( ) :和12:8 ( )
总 结 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作业布置 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 :1.6= 60 :40=
2.4 :1.6=60 :40
(或) =
教学札记
3.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4.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1.3同底数幂的除法(第1课时)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3.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1.7整式的除法(第1课时)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2.4用尺规做角课件和教学设计
1.6完全平方公式(第1课时)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课件ppt
3.1认识三角形(第4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3.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3.4用尺规作角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2.3平行线的性质(二)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3.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课件ppt灵璧县崔楼中学七年级下
1.4整式的乘法(第1课时)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课件ppt
第三章三角形回顾与思考(二)课件ppt北师大七年级下
4.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2课时)课件+教案+拓展资源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二)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3.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1.5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回顾与思考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1.3同底数幂的除法(第2课时)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件ppt
3.2图形的全等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图片资源
1.4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和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