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良好习惯策略研究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学生良好习惯策...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学...

小学数学学生良好习惯策略研究

2016-11-23 收藏

一、鼓励课前预习,奠定学习基础

课前预习是准备阶段,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没有科学、合理的预习过程,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讲解,就如同柳絮飘过,毫无痕迹,也难以与教师在课上形成良性互动。由此,需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有很多种方式,包括课前阅览课文、收集相关资料、动手制作实验等,或者准备课上需要运用的一些工具、资料等。从思想、知识、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备课,奠定课上学习的基础。如关于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知识,教师布置课前作业,以负数为基础,设计一个生活中运用到负数的研究方案。学生们分为6人一组,有的小组研究负数与温度,有的小组研究负数与收支,或负数与盈亏负数与方位等。通过学生预习书本、查阅资料,制定海拔与温度表家庭一个月的收支表食品店一个月的盈亏表公共汽车载客人数变化表等。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深入理解了负数相关知识,奠定了学习基础。

二、重视课中互动,培养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题上的互动习惯,与教师的过程是思维快速转换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步增长的过程。只有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这一良性互动过程中,教学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学生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展开创新思考,学习并运用知识,进一步拓展知识网络。为培养学生上课时良好的互动习惯,教师可以采取对话、演示实验、提问、创设情境等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游戏、活动、实验等形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对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互动思维的课中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四边形是底乘以高,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由此三角形面积为底乘以高的一半。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次,教师画出一个凸六边形,引导学生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依此类推,由教师的引导和互动过程,很容易想到应该将其分割,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面积。通过课中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三、落实课后复习,有效巩固知识

课后复习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知识与能力网络的建构,不是学生在课上学习了相关知识以后,而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运用之后,这就需要经过课后复习、练习与实践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和应用。如学习运算律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竞赛的形式完成,哪个学生能够全面、完善地总结出所有学习过的运算律,就给予优秀小学生五角星。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另外,拓展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并进行数字的运算练习。通过课后复习,培养学生巩固知识的习惯,促进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与方法。

四、促进动手实践,引导拓展应用

知识的最终去向是服务于生活实践,由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的动手实践习惯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助交流、拓展实践,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过程中,感悟知识与方法,掌握技能与技巧,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应用知识,培养良好的应用意识和习惯。如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知识,引进图案设计这一课外活动主题,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展开商标、会标、花纹图案、生活标志图案、车标等方面的图案设计。通过将旋转、平移知识与生活实际中图案的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美的呈现,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践行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与拓展阶段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多查阅资料、创新思维、巩固复习、拓展实践,提升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