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性

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性

2016-11-23 收藏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1.巧设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内心处于一

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求足之心,从把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之后,我给学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小华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小明的速度是小华的3倍,如果两人从同一时间同时向同一方向行走,几小时后两人的距离为9千米?这个题目特意让学生来演示,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行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我的做法是:

(1)面向全体,实行有差异的评价。那种以相同的目标、同样的速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表面上好象是面向于全体学生,实质上许多孩子的聪明才智被埋没,主动性被扼杀。我在教学中注意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有差异发展,为此我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反应以及将会遇到的困难,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参与的问题信息。

(2)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愉快的情绪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人在愉快的情绪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反之,不愉快的情绪给人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策略,如语言激励、表情激励、动作激励、实物激励、竞赛激励的各种方法去激励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在运用这一策略时要注意:教师要善于掌握激励的度,激励要恰当不要过头;要客观、公正,不能厚此薄彼;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要有针对性,不能滥用。

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1.注重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2.鼓励大胆猜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没有想象力,就谈不上创造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数学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凭借数学的直觉,提出各种猜想,通过实践验证,揭示规律的过程。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现规律,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三、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1.化归思想。把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分割成16等份的圆形纸片,运用割补、拼凑、转化的方法,把手中16等份的圆形纸片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写出计算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兴趣很高,有的同学摆出了类似课本例题的长方形,有的却摆出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最后化简得出面积计算公式,使问题以求得解决。

2.归纳思想。研究一般性问题时,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

3.演绎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演绎思想的渗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尝试后加强反思,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总之,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观察、尝试、猜想、探求、验证、操作、练习的机会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