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
收藏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浙教版七年级上《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课件ppt
相交线(2)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复习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几何图形》课件ppt瑞安新纪元实验学校七年级上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复习课课件ppt虹桥镇一中七年级上
浙教版七年级上《角和角的度量》课件2
有理数的加法(2)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浙教版七年级上《平行线》课件ppt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课件(1)ppt绍兴县成章中学七年级上
线段的长短比较(第1课时)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浙教版七年级上7.3线段的长短比较(二)课件ppt
第四章代数式复习(二)课件ppt泰顺四中七年级上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课件ppt温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
1.3数轴课件(1)ppt绍兴县成章中学七年级上
浙教版七年级上《角和角的度量》课件ppt
相交线(1)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整式的加减课件ppt龙湾区实验中学七年级上
《绝对值》课件2
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复习课件ppt
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形统计图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7.4角与角的度量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3.1平方根课件3
代数式(1)复习课件ppt瑞安市万松实验学校七年级上
线段的长短比较(第2课时)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3
余角和补角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上
2.3有理数的乘法(2)课件1
浙教版七年级上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件ppt
1.3数轴课件(2)ppt绍兴县成章中学七年级上
1.4绝对值课件(1)ppt绍兴县成章中学七年级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