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收藏
本周二听了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学习了很多。《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
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2个桃平均分成2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四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知道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杨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30人分成3组,每组是三分之一,改一人作业是全班的三十分之一,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描述很完整,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刘乐遥的回答,另外在练习中有个涂一涂的环节,比如三分之一涂色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想到涂第一朵,当时王易允说涂其中的一朵,说的非常好。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去取其中一份的含义,拓展学生的思维,防止思维定势。
建议: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占主导,而生生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来,我觉得教师有时候是否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
高三第一次数学月考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9
高三模拟练考题(二)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10
高考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五)
高三第二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
调研测试题高三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考模拟数学(理)测试卷
抛物线的概念、性质、几何意义
高三模拟测试数学试题
平面、空间的两直线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5
等差与等比数列综合能力测试题
高三联考数学试题4
高三教学测试卷(一)
函数的综合应用2
高考模拟试题(一)
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十一)数学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答案数学试卷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7
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测试数学试卷A
第一学期高三数学期中试卷
高三年级质量检测(五)数学试题
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试题A
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
高三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
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试题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5
第一学期高三数学综合测试卷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9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