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中考:历年中考数量和位置变化题汇总_知识点总结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备战2012中考:历年...
首页>学习园地>知识点总结>备战201...

备战2012中考:历年中考数量和位置变化题汇总

2015-07-29 收藏

一、选择题

1. (2012辽宁鞍山3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BC=4,DE⊥BC于点E,且E是BC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路径ED→DA→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BC的面积为S,则下列能反映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分别求出点P在DE、AD、AB上运动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根据题意得:当点P在ED上运动时,S= BC•PE=2t;

当点P在DA上运动时,此时S=8;

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S= BC(AB+AD+DE-t)=5- t。

结合选项所给的函数图象,可得B选项符合。故选B。

2. (2012辽宁大连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1)所在的象限为【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B。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故点P(-3,1)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

3. (2012辽宁沈阳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 ) 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1,-2 ) B.(1,-2 ) C.(2,-1 ) D.(-2,1 )

【答案】A。

【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 (-1,2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 )。故选A。

4. (2012辽宁铁岭3分)如图,□ABCD的AD边长为8,面积为32,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的顶点上,它们的各边与□ABCD的各边分别平行,且与□ABCD相似.若小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x,且0

A. B. C. D.

【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分析】∵四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分别在□ABCD的顶点上,

∴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等于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BCD的AD边长为8,面积为32,小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x,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和为y,且小平行四边形与□ABCD相似,

∴ ,即 。

又∵0

5. (2012辽宁营口3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B= .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的路线向点D运动.设△ABP的面积为 (B、P两点重合时,△ABP的面积可以看做0),点P运动的路程为 ,则 与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为【 】

【答案】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如图,△ABP的高PE=BPsin∠B= ,

∴△ABP的面积 。

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如图,△ABP的高PF=BCsin∠B=1,

∴△ABP的面积 。

因此,观察所给选项,只有C符合。故选C。

二、填空题

1. (2012辽宁鞍山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1,4)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1,则点P1的坐标为 ▲ .

【答案】(1,1)。

【考点】坐标平移。

【分析】根据坐标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因此,

∵点P(﹣1,4)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1+2=1,4﹣3=1。

∴点P1的坐标为(1,1)。

2. (2012辽宁朝阳3分)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

3. (2012辽宁阜新3分)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

4. (2012辽宁锦州3分)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

5. (2012辽宁铁岭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经过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为点A′,则平移

后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 .

【答案】(﹣2,1)。

【考点】坐标与图形的平移变化。

【分析】根据坐标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因此,

由图可得,点A(1,﹣1),A′(﹣3,3),

∴平移的规律是: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

∵点B的坐标为(2,﹣3),∴B′的坐标为(﹣2,1)。

三、解答题

1. (2012辽宁鞍山12分)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

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

(1)求证:△AOG≌△ADG;

(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

【答案】解:(1)证明:∵∠AOG=∠ADG=90°,

∴在Rt△AOG和Rt△ADG中,AO=AD,AG=AG,

∴△AOG≌△ADG(HL)。

(2)∠PAG =45°,PG=OG+BP。理由如下:

由(1)同理可证△ADP≌△ABP,则∠DAP=∠BAP。

∵由(1)△AOG≌△ADG,∴∠1=∠DAG。

又∵∠1+∠DAG+∠DAP+∠BAP=90°,

∴2∠DAG+2∠DAP=90°,即∠DAG+∠DAP=45°。∴∠PAG=∠DAG+∠DAP=45°。

∵△AOG≌△ADG,△ADP≌△ABP,∴DG=OG,DP=BP。

∴PG=DG+DP=OG+BP。

(3)∵△AOG≌△ADG,∴∠AGO=∠AGD。

又∵∠1+∠AGO=90°,∠2+∠PGC=90°,∠1=∠2,∴∠AGO=∠AGD=∠PGC。

又∵∠AGO+∠AGD+∠PGC=180°,∴∠AGO=∠AGD=∠PGC=60°。∴∠1=∠2=30°。

在Rt△AOG中,AO=3,OG=AOtan30°= ,

∴G点坐标为:( ,0),CG=3﹣ 。

在Rt△PCG中,PC= ,∴P点坐标为:(3, )。

设直线PE的解析式为y=kx+b,

则 ,解得 。

∴直线PE的解析式为y= x﹣1。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1)由AO=AD,AG=AG,利用“HL”可证△AOG≌△ADG。

(2)利用(1)的方法,同理可证△ADP≌△ABP,得出∠1=∠DAG,∠DAP=∠BAP,而∠1+∠DAG+∠DAP+∠BAP=90°,由此可求∠PAG的度数;根据两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

(3)由△AOG≌△ADG可知,∠AGO=∠AGD,而∠1+∠AGO=90°,∠2+∠PGC=90°,当∠1=∠2时,可证∠AGO=∠AGD=∠PGC,而∠AGO+∠AGD+∠PGC=180°,得出∠AGO=∠AGD=∠PGC=60°,即∠1=∠2=30°,解直角三角形求OG,PC,确定P、G两点坐标,得出直线PE的解析式。

2. (2012辽宁本溪14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²+bx+3经过点B(-1,0)、C(3,0),交y轴于点A,将线段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点M,过点A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D(4,0).直角梯形EFGH的上底EF与线段CD重合,∠FEH=90°,EF∥HG,EF=EH=1。直角梯形EFGH从点D开始,沿射线DA方向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1个长度单位/秒,在运动过程中腰FG与直线AD始终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t为何值时,以M、O、H、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作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A′,直线HG与对称轴交于点K,当t为何值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t值。

【答案】解:(1)∵抛物线y=ax²+bx+3经过点B(-1,0)、C(3,0),

∴ ,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²+2x+3。

(2)当直角梯形EFGH运动到E′F′G′H′时,过点F′作F′N⊥x轴于点N,延长E′ H’交x轴于点P。

∵点M是点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点M的坐标为(0,1)。

∵点A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点A的坐标为(3,0)。

∵OA=3,OD=4,∴AD=5。

∵E′ H′∥OM,E′ H′=OM=1,

∴四边形E′H′ OM是平行四边形(当E′ H′不与y轴重合时)。

∵F′N∥y轴,N G′∥x轴,∴△F′N D∽△AOD。∴ 。

∵直角梯形E′F′G′H′是直角梯形EFGH沿射线DA方向平移得到的,

∴F′D=t,∴ 。∴ 。

∵E′F′=PN=1,∴OP=OD-PN-ND=4-1- =3- 。

∵E′P= ,E′H′=1,∴H′P= -1。

若平行四边形E′H′ OM是矩形,则∠MO H′=900,此时H′G′与x轴重合。

∵F′D=t,∴ ,即 。

即当 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矩形。

若平行四边形E′H′ OM是菱形,则O H′=1。

在Rt△H′OP中, ,即

得 ,解得 。

即当 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菱形。

综上所述,当 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矩形,当 秒时,平行四边形EHOM是菱形。

(3) 秒或 秒。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直角梯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判定。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将B(-1,0)、C(3,0)代入y=ax²+bx+3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直角梯形EFGH运动到E′F′G′H′时,过点F′作F′N⊥x轴于点N,延长E′ H’交x轴于点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用t表示出OP=3- ,H′P= -1。分平行四边形E′H′ OM是矩形和菱形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3)∵y=-x²+2x+3的对称轴为x=1,A(0,3),

∴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A′(2,3)。

∴A A′=2。

设直线AD解析式为 ,

则由A(0,3),D(4,0)得

,解得 。∴直线AD解析式为 。

由(2)知,点G的纵坐标为 -1,代入 得横坐标为 。

由HG=2得 ,即 或 。

解得 或 。

∴当 秒或 秒时,以A、A′、G、K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 (2012辽宁大连12分)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 ,0)、B(3 ,0)、C(0,3)三点,线段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l相交于点D。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连接PA、AD、DP,线段AD与y轴相交于点E。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Q,使以Q、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P全等?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将∠CED绕点E顺时针旋转,边EC旋转后与线段BC相交于点M,边ED旋转后与对称轴l相交于点N,连接PM、DN,若PM=2DN,求点N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解:(1)∵抛物线y=ax2+bx+c经过A(- ,0)、B(3 ,0)、C(0,3)三点,

∴抛物线的解析式可设为 ,

将C(0,3)代入得 ,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即 。

(2)存在。如图,

由 得对称轴l为 ,

由B(3 ,0)、C(0,3)得tan∠OBC= ,

∴∠OBC==300。

由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得

∠ADP==1200。

由锐角三角函数可得点D的坐标为( ,2)。

∴DP=CP=1,AD=4。

①在y轴正方向上存在点Q1,只要CQ1=4,则由SAS可判断△Q1CD≌△ADP,

此时,Q1的坐标为(0,7)。

②由轴对称的性质,得Q1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Q2也满足△Q2CD≌△ADP,

过点Q2作Q2G⊥y轴于点G,则在Rt△CQ2G中,由Q2C=4,∠Q2CG=600可得

CG=2,Q2G=2 。∴OG=1。∴Q2的坐标为(-2 ,1)。

③在对称轴l点P关于点D的反方向上存在点Q3,只要DQ3=4,则△Q3DC≌△ADP,

此时,Q3的坐标为( ,-2)。

④由轴对称的性质,得Q3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Q4也满足△Q2DC≌△ADP,

过点Q4作Q4H⊥l于点H,则在Rt△DQ4H中,由Q4D=4,∠Q4DH=600可得

DH=2,HQ4=2 。∴Q4的坐标为(3 ,4)。

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0,7)或(-2 ,1)或( ,-2)或(3 ,4)。

(3)(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

【分析】(1)根据已知点的坐标,设抛物线的交点式,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

(2)求出△ADP的两边夹一角,根据SAS作出判断。

(3)如图,作做EF⊥l于点F,

由题意易证明△PMD ≌△EMD,△CME ≌△DNE,

∴PM=EM=EN=2DN。

由题意DF=1,EF= ,NF=1-DN

在Rt△EFN中, ,

∴ ,整理得 ,解得 (负值舍去)。

∴ 。

∴点N的纵坐标为 。∴N( )。

4. (2012辽宁丹东14分)已知抛物线 与y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是(-1,0),O是坐标原点,且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直接写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3)如图1,D为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点,且OD=2,以OD为边作正方形ODEF.将正方形ODEF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移动,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ODEF与△O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的时间为t秒(0

求:①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运动过程中,s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4)如图2,点P(1,k)在直线BC上,点M在x轴上,点N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M、

N、P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 A(-1,0), ,∴C(0,-3)。

∵抛物线经过A(-1,0),C(0,,3),

∴ ,解得 。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y=x2-2x-3。

(2)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x-3。

(3)当正方形ODEF的顶点D运动到直线BC上时,设D点的坐标为(m,-2),

根据题意得:-2=m-3,∴m=1。

①当0

当1

G(t,t-3),H(1,-2),

∴GD1=t-1,HD1= t-1。

∴S=

∴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②在运动过程中,s是存在最大值:当t =2秒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

(4)存在。M 1(- ,0)M2( ,0),M3( ,0),M4( ,0)。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正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1)求出点C的坐标,即可根据A,C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出点B的坐标(3,0),即可由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3)①分0

②由于 在0

(4)由点P(1,k)在直线BC上,可得k=-2。∴P(1,-2)。

则过点P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N1N2和在x轴上方与x轴的距离为2的直线N3N4,与y=x2-2x-3的交点N1、N2、 N3、N4的坐标分别为N1( ,-2),N2( ,-2), N3( , 2),N4( , 2)。

若AP是边,

则M1的横坐标为-PN1加点A的横坐标:- ;

M2的横坐标为PN2加点A的横坐标: ;

M3的横坐标为N3的纵坐标加N3的横坐标: ;

M4的横坐标为N4的纵坐标加N4的的横坐标: 。

若AP是对角线,符合条件的点M与上述M 1(- ,0)和M2( ,0)重合。

综上所述,M 1(- ,0),M2( ,0),M3( ,0),M4( ,0)。

5. (2012辽宁阜新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ACP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考生注意:下面的(3)、(4)、(5)题为三选一的选做题,即只能选做其中一个题目,多答时只按作答的首题评分,切记啊!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Q,使△BCQ是以BC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点Q是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Q作QE垂直于x轴,垂足为E.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B、Q、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点M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A、C、M、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1)由抛物线 过A(-3,0),B(1,0),则

,解得 。

∴二次函数的关系解析式为 。

(2)设点P坐标为(m,n),则 。

连接PO,作PM⊥x轴于M,PN⊥y轴于N。

PM = , ,AO=3。

当 时, ,所以OC=2。

[

∵ <0,∴函数 有最大值,当 时, 有最大值。

此时 。

∴存在点 ,使△ACP的面积最大。

(3)存在。点 。

(4)存在。点 。

(5)点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将点A、B的坐标代入 即可求得a、b,从而得到二次函数的关系解析式。

(2)设点P坐标为(m,n),则 。连接PO,作PM⊥x轴于M,PN⊥y轴于N,根据 求出S关于m的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最值求法即可求解。

(3)分BQ为斜边和CQ为斜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4)分△BQE∽△AOC,△EBQ∽△AOC,△QEB∽△AOC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5)分AC是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6. (2012辽宁沈阳12分)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的坐标为(0,24 ),经过原点的直线l1与经过点A的直线l2相交于点B,点B坐标为(18,6).

(1)求直线l1,l2的表达式;

(2)点C为线段OB上一动点 (点C不与点O,B重合),作CD∥y轴交直线l2于点D,过点C,D分别向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F,E,得到矩形CDEF.

①设点C的纵坐标为a,求点D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矩形CDEF的面积为60,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的坐标.

【答案】解:(1)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k1x,∵直线l1过B(18, 6),∴18k1=6 ,即k1= 。

∴直线l1的表达式为y= x。

设直线l2的表达式为y=k2x+b,∵直线l2过A (0, 24), B(18, 6),

∴ 解得

y∴直线l2的表达式为=-x+24。

(2) ①∵点C在直线l1上, 且点C的纵坐标为a,

∴a= x,得x=3a。 ∴点C的坐标为 (3a, a)。

∵CD∥y轴,∴点D的横坐标为3a 。

∵点D在直线l2上 ,∴y=-3a+24。∴D(3a, -3a+24)。

②C(3, 1) 或C (15, 5)。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矩形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1)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k1x,它过(18,6)可求出k1的值,从而得出其解析式;设直线l2的表达式为y=k2+b,由于它过点A(0,24),B(18,6),故把此两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k2,b的值,从而得出其解析式。

(2)①因为点C在直线l1上,且点C的纵坐标为a,故把y=a代入直线l1的表达式即可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C点坐标;由于CD∥y轴,所以点D的横坐标为3a,再根据点D在直线l2上即可得出点D的纵坐标,从而得出结论。

②先根据C、D两点的坐标用a表示出CF及CD的值,由矩形的面积为60即可求出a的值,得出C点坐标:

∵C(3a,a),D(3a,-3a+24),∴CF=3a,CD=-3a+24-a=-4a+24。

∵矩形CDEF的面积为60,∴S矩形CDEF=CF•CD=3a×(-4a+24)=60,解得a=1或a=5

当a=1是,3a=3,故C(3,1);当a=5时,3a=15,故C(15,5)。

综上所述C点坐标为:C(3,1)或C(15,5)。

7. (2012辽宁沈阳14分)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0),点B坐标为 (0,2 ),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点E不与点A,B重合),以E为顶点作∠OET=45°,射线ET交线段OB于点F,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C=AB,抛物线y= x2+mx+n的图象经过A,C两点.

(1) 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 求证:∠BEF=∠AOE;

(3) 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求此时点E的坐标;

(4) 在(3)的条件下,当直线EF交x轴于点D,P为(1) 中抛物线上一动点,直线PE交x轴于点G,在直线EF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EPF的面积是△EDG面积的( ) 倍.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题意,在备用图中补充图形,以便作答.

【答案】解:(1)∵A (-2, 0), B (0, 2),∴OA=OB=2 。

∴AB2=OA2+OB2=22+22=8。∴AB=2 。

∵OC=AB,∴OC=2 , 即C (0, 2 )。

∵抛物线y=- x2+mx+n的图象经过A、C两点,得

,解得: 。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2- x+2 。

(2)证明:∵OA=OB,∠AOB=90° ,∴∠BAO=∠ABO=45°。

又∵∠BEO=∠BAO+∠AOE=45°+∠AOE,∠BEO=∠OEF+∠BEF=45°+∠BEF ,∴∠BEF=∠AOE。

(3)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OE=OF时, ∠OFE=∠OEF=45°,

在△EOF中, ∠EOF=180°-∠OEF-∠OFE=180°-45°-45°=90°。

又∵∠AOB=90°,则此时点E与点A重合, 不符合题意, 此种情况不成立。

②如图①, 当FE=FO时,∠EOF=∠OEF=45°。

在△EOF中,∠EFO=180°-∠OEF-∠EOF=180°-45°-45°=90°,

∴∠AOF+∠EFO=90°+90°=180°。∴EF∥AO。

∴ ∠BEF=∠BAO=45° 。

又∵ 由 (2) 可知 ,∠ABO=45°,∴∠BEF=∠ABO。

∴BF=EF。∴EF=BF=OF= OB= ×2=1 。∴ E(-1, 1)。

③如图②, 当EO=EF时, 过点E作EH⊥y轴于点H ,

在△AOE和△BEF中,

∵∠EAO=∠FBE, EO=EF, ∠AOE=∠BEF,

∴△AOE≌△BEF(AAS)。∴BE=AO=2。

∵EH⊥OB ,∴∠EHB=90°。∴∠AOB=∠EHB。

∴EH∥AO。 ∴∠BEH=∠BAO=45°。

在Rt△BEH中, ∵∠BEH=∠ABO=45° ,∴EH=BH=BEcos45°=2× = 。

∴OH=OB-BH=2-2 。∴ E(- , 2- )。

综上所述, 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点E坐标为E(-1, 1)或E(- , 2- )。

(4) P(0, 2 )或P (-1, 2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应用勾股定理求出点C的坐标,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证。

(3)分OE=OF,FE=FO,EO=EF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4)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当直线EF与x轴有交点时,由(3)知,此时E(- , 2- )。

如图④所示,过点E作EH⊥y轴于点H,则OH=FH=2- 。

由OE=EF,易知点E为Rt△DOF斜边上的中点,即DE=EF。

过点F作FN∥x轴,交PG于点N。

易证△EDG≌△EFN,因此S△EFN=S△EDG。

依题意,可得S△EPF=( )S△EDG=( )S△EFN,

∴PE:NE= 。

过点P作PM⊥x轴于点M,分别交FN、EH于点S、T,则ST=TM=2- 。

∵FN∥EH,∴PT:ST=PE:NE= 。

∴PT=( )ST=( )(2- )=3 -2。

∴PM=PT+TM=2 ,即点P的纵坐标为2 。

∴2 =- x2- x+2 ,解得x1=0,x2=-1。

∴P点坐标为(0, 2 )或(-1, 2 )。

综上所述,在直线EF上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得△EPF的面积是△EDG面积的( )倍,点P的坐标为(0, 2 )或(-1, 2 )。

8. (2012辽宁铁岭14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和x轴上一点A(4,0),抛物线顶点为E,

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直线 经过抛物线上一点B(-2,m)且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

的对称轴交于点F.

(1)求m的值及该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

(2)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若S△ADP=S△ADC,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3)点Q是平面内任意一点,点M从点F出发,沿对称轴向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

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能使以Q、A、E、M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点M

的运动时间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备用图

【考点】动点问题,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点B(﹣2,m)在直线y=﹣2x﹣1上,将其代入即可求得m的值,从而得到点B的坐标,由点O,A,B在抛物线上,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

(2)设 ,求得点C的坐标,由S△ADP=S△ADC和二者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得 ,即 ,解之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

(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顶点E(2,﹣1),对称轴为x=2。

∵点F是直线y=﹣2x﹣1与对称轴x=2的交点,∴F(2,﹣5),DF=5。

又∵A(4,0),∴AE= 。

如图所示,在点M的运动过程中,依次出现四个菱形:

①菱形AEM1Q1。

∵此时DM1=AE= ,

∴M1F=DF﹣DE﹣DM1= 。

∴t1= 。

②菱形AEOM2。

∵此时DM2=DE=1,∴M2F=DF+DM2=6。

∴t2=6。

③菱形AEM3Q3。

∵此时EM3=AE= ,

∴DM3=EM3﹣DE= ﹣1。∴M3F=DM3+DF=( ﹣1)+5= 。∴t3= 。

④菱形AM4EQ4。

此时AE为菱形的对角线,设对角线AE与M4Q4交于点H,则AE⊥M4Q4。

∵易知△AED∽△M4EH,∴ ,即 ,得M4E= 。

∴DM4=M4E﹣DE= ﹣1= 。∴M4F=DM4+DF= +5= 。

∴t4= 。

综上所述,存在点M、点Q,使得以Q、A.E、M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时间t的值为:t1= ,t2=6,t3= ,t4= 。

9. (2012辽宁营口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A ,0)、B(0,3)、C(1,0)三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D的坐标;

(2) 如图1,将抛物线的对称轴绕抛物线的顶点D顺时针旋转 ,与直线 交于点N.在直线

DN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MON= .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点P、Q分别是抛物线 和直线 上的点,当四边形OBPQ是直角梯形时,

求出点Q的坐标.

【答案】解:(1)由题意把A(-3,0)、B(0,3)、C(1,0)代入 得,

,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 ,

∴抛物线的顶点D的坐标为(-1,4)。

(2)存在。理由如下:

由旋转得∠EDF=60°。

在Rt△DEF中,∵∠EDF=60°,DE=4,

∴EF=DE×tan60°=4 。

∴OF=OE+EF=1+4 。

∴F点的坐标为( ,0)。

设过点D、F的直线解析式是 ,

把D(-1,4),F( ,0)代入求得 。

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M在射线ND上时,∵∠MON=75°,∠BON=45°,

∴∠MOB=∠MON﹣∠BON=30°。∴∠MOC=60°。

∴直线OM的解析式为 。

∴点M的坐标为方程组. 的解,解方程组得, 。

∴点M的坐标为( , )。

②当点M在射线NF上时,不存在点M使得∠MON=75°。

∵∠MON=75°,∠FON=45°, ∴∠FOM=∠MON-∠FON=30°。

∵∠DFE=30°。∴∠FOM=∠DFE。∴OM∥FN。∴不存在点M使得∠MON=75°。

综上所述,存在点M ,且点M的坐标为( , )。

(3)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直角梯形OBPQ中,PQ∥OB,∠OBP=90°。

∵∠OBP=∠AOB=90°,∴PB∥OA。

∴点P、B的纵坐标相同都是3。

∵点P在抛物线 上,

∴把 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得 =﹣2, =0(舍去)。

由PQ∥OB得到点P、Q的横坐标相同,都等于-2,

把 =﹣2代入 ﹣ 得 2。

所以Q点的坐标为(-2,2)。

②如图,在直角梯形OBPQ中,PB∥OQ,∠BPQ=90°。

∵D(-1,4),B(0,3) ,∴DB∥OQ。

∵PB∥OQ,点P在抛物线上,∴点P、D重合。

∴∠EDF=∠EFD=45°。∴EF=ED=4。∴OF=OE+EF=5。

作QH⊥ 轴于H,

∵∠QOF=∠QFO=45°,∴OQ=FQ。∴OH= OF= 。

∴Q点的横坐标﹣ 。

∵Q点在 ﹣ 上,∴把 =﹣ 代入 ﹣ 得 。

∴Q点的坐标为(﹣ , )。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Q有两个,坐标分别为:(-2,2),(﹣ , )。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