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收藏
导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会备课的校长不是好老师!老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承与积淀,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备课为基础,没有一个优秀的备课教案、教学设计,那么再优秀的老师也难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水平。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末宝给带来了此份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咯,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感受。
第5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2017中考数学第一轮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辅助线基本画法考点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训练题(有答案)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运用
小学数学合作教学分析
2016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必备)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总结归纳
数学教育分层次改革研究
2017小升初数学单位换算专项试题测试
2016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考点梳理(备考)
初中数学常见的公式和知识点5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人教版)
《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观后感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土地的面积》练习题(上学期)
2017小升初数学备考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2016年)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017小升初数学列方程解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2017年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辅助线考点总结
《10加几及相应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名师指导怎样学好高中三角函数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困境
备战2017小升初数学图形测量知识点总结
精选2017小升初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探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