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收藏
导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会备课的校长不是好老师!老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承与积淀,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备课为基础,没有一个优秀的备课教案、教学设计,那么再优秀的老师也难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水平。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末宝给带来了此份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咯,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138100
100-64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937+963937+9633829+38
10243=333+567=9(37+63)=38(29+1)
=(100+2)43=900=9100=3840
=10043+243=900=1520
=4300+86
=4386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高一数学上册入学考试题2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学段学分认定测试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复习1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复习
高一数学集合的运算复习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周清测试题
高一数学集合之间的关系复习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1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周清测试题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及表示导学提纲
高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补考试题
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段学业水平测试1
高一数学上册综合练习2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模拟题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高一数学下册6月月考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分科分层试题1
高一数学上册综合练习1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导学提纲
高一数学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周清测试题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复习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复习2
高一数学第一章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复习
高一数学简单的函数性质导学提纲
高一数学下册摸底考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次单元检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