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的...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2016-11-09 收藏

导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会备课的校长不是好老师!老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承与积淀,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备课为基础,没有一个优秀的备课教案、教学设计,那么再优秀的老师也难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水平。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末宝给带来了此份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咯,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教材第48-49页例1-2,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一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以后学习有很大帮助。

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边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要把两段铁路长合并起来,也就是要把137和357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边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和答案。再进一步提问:

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如第1小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强和小明邮票的张数,要求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就要把他俩的邮票张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7=494,提问:

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加数。)

它们相加得到的结果494叫什么?(和。)

然后教师联系加法的意义说明: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也就是合并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对应地板书出:

提问:

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自然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大或者同样大。)

一个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呢?(还得原数。)

你能举出一个数和0相加的几个例子吗?

教师把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出来。(如,3+0=3,0+4=4,0+0=0)

然后接着问:

0和0相加会怎样?(还得0。)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数和0相加还得这个数,0和0相加还得0,也就是说任何数和0相加都怎样?(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教师: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1.结合例1的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特点。

提问:

上面的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该怎样列式计算?(如果学生说仍用原来的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357+137=494(千米),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出:137+357和357+137的结果相等。教师板书:137+357=357+137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137和357两个数相加。)不同点是什么?(等号左边是137加357,等号右边是357加137。)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37加357与357加137的得数一样,也就是和不变。

2.出示例2,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提出:能不能只从这一个例子就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教师指出: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结论,我们必须多考察几组不同的算式。下面我们观察一下这几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板书出下面的算式:

18+17○17+18

124+235○235+124

让学生算一算,再提问:

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里应填什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几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几点: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两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再看看教科书第49页方框里的话。

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提出: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大家想一想怎样能把这一规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地说明用字母表示可以做到这一点。然后提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同时说明a、b是拉丁字母,通常读作:eibi,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并领读几遍。)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b+a

说明:a和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一个数;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能表示任意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而用a+b=b+a,就可以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比如,a+b=b+a可以表示2+1=1+2;137+357=357+137;18+17=17+18等等。

接着教师提问:

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使学生明确以前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加法交换律的。

5.做第4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哪个规律填写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运算定律的结语及字母表达式帮助理解。对于运算定律的表述,只要求表述得清楚没有错误,不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叫做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