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怎样理解定义、定理、公理和定律? 对定义的理解是,对于一个名词或术语的意义的规定就是这个名词或术语的定义。例如,“如果整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这就是倍数、约数的定义。又如,“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这就是钝角的定义。
把概念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叫做给这个概念下定义。给概念下定义常用两种方法:一种叫做内涵法,一种叫做外延法。
用内涵法定义概念采用如下公式:
被定义概念=邻近的种+类差。
例如,多边形和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种,而四边形就是邻近的种。类差就是被定义的概念区别于种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平行四边形区别于其他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这样便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用外延法定义概念,就是把概念所反映的具体对象一一罗列出来。例如,有理数的定义就是采用了外延法。即“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定义有两个任务:
(1)把被定义的对象同其他对象区别开;
(2)揭示出被定义对象的本质属性。
对定理的理解是,能用推理的方法证明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例如,“如果两个数都能被同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它们的和也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又如,“对顶角相等”。这些都是定理。每个定理都包含“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条件是已知的部分,结论是从条件经过推理而得到的结果。
对公理的理解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验证过的,并且不需要再加以证明就被公认的真理叫做公理。例如,“经过两点可以作一条直线,并且只可以作一条直线”;“经过直线外的一点,只可以作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对定律的理解是,在数学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结论叫做定律。例如,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就是定律。
家长必读:让6到11岁孩子成才的十大秘笈
小学数学试题:植树问题
小学数学试题:相遇问题
父母应该采取五个措施应对孩子考前的焦虑
论数学
二年级数学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课例点评
名师:如何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小升初学习指导:小升初考试中需要掌握的技巧
小升初进重点中学 小升初家长必做的六件事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评析
小学数学试题:差倍问题
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数学15条杂谈
如何辅导小学数学的学习
感知规律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技能指导
四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期
五点可让家长成功引导孩子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经验之谈
5个方面教你阅读数学的技巧
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熊庆来
课例点评:《因数和倍数》
数学课堂教学美得存在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
探索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十一种方法
打造富有“数学味”的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关于创造教育的四种方法
家长不要成为孩子的“拐杖”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