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在认数的时候,为什么要学习数的组成? 所谓数的组成,一般地是把某一个数表示成各个不同计数单位的数之和。例如:7是7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等等。口头叙述的时候,常常是这样说的。在小学阶段,初学认数的时候,能够这样说出来就可以。假如要写出来的话,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28=2×10+8
3605=3×1000+6×100+5
但是,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某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还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数是由哪几个数的和组成的。例如:8是7和1,6和2,5和3,4和4组成的;当然还可以说8是1和7,2和6,3和5组成的。至于超过10的数,例如19,可以说成是1个“十”9个“一”组成的;24,可以说成是2个“十”4个“一”组成的。
在认数的时候,学习数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于新认识的数加深理解。例如,知道了7是6和1、5和2、4和3组成的,可以进一步认识到7的大小及它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2)对于自然数列的特点有个初步的认识。从1开始,每次多1就成一个新的数。比1多1是2,比2多1是3,比6多1是7,比10多1是11,比11多1是12,等等。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自然数列里的数是有次序的而且是无限的。
(3)对于学习四则计算是个重要的基础。例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就是根据数的组成来算出的。如3加2得5,5减2得3,5减3得2,这里用不着什么计算方法,只是依靠数的组成说出得数的。尤其是10这个数,更应该熟悉它是由哪两个数的和组成的,因为在计算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要经常用到。至于计算乘、除法的时候也要用到数的组成知识。例如:
8+7=15,初学进位加法时,用凑10法。思考过程是:把7分成2和5,2和8凑成10,10再加5得15。
(二九十八,写8进1)
(四九三十六,是36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37个“十”,结果是378。)
(在十位上商4,四九三十六,从37个“十”里减去36个“十”,余下1个“十”与个位上的8,组成18,再被9除,商2。结果是42。)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认数的时候,学习数的组成,除对于所学的数可以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四则计算法则时可以做为说明算理的依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认识整数时要学习数的组成,在认识小数和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八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4节分数的简单应用1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单元第1节总复习1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2节几分之几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四边形2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节笔算乘法2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9节笔算乘法8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1节口算乘法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6节笔算乘法5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七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7节笔算乘法6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3节分数的简单计算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3节倍的认识3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6同步训练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节倍的认识1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4同步训练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4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5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8节笔算乘法7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节四边形1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大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1同步训练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节周长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六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节几分之一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数字编码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4节分数的简单应用2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五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1同步训练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5节笔算乘法4同步训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2同步训练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