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在教学10以内数的时候,怎样使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提起10以内数的教学,不禁使人想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年级小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算术课,老师对学生说:“今天咱们学习一和二。”随即举起一张画片,问道:“这张画片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画的是皮球。”
老师:“画的是几个皮球?”
学生:“一个皮球。”
这时,老师把画片翻转过来,问:“这上面写的数字念做什么?”
学生:“念做1。”
老师:“对!念做1。”
紧接着,老师用同样的办法开始讲“2”了。画片的正面画着两支铅笔,背面写着数字“2”。老师再没有举出其他的事例。就这样讲完了1和2,然后就指导学生练习写数了。
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皮球,让学生到黑板上表示两个皮球的数字,学生们举手争着要求来写。照理说应该写个“ 2”就对了。事与愿违,没有料到,这个小学生在每个皮球下面都写上“1”。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小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您不是讲过吗,‘1’表示一个皮球,那么,两个‘1’不就是表示两个皮球吗!”
看来,这位老师讲课时使用的直观教具太少,使小学生错误地认为:“2”就是表示两支铅笔,“1”就是表示一个皮球。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1和2,没有获得数的抽象概念。
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每一个数,教学时应通过适量的实物和直观教具,形成抽象的数的概念。也就是应该使学生知道一个数代表一组事物的总数。例如:为了使小学生认识“2”,可以使用两支铅笔、两块橡皮、两个茶杯、两本书等实物以及每一张画有两件物品的画片等等,使学生体会到,不管它是动物还是植物,不管它是铁的、木头的或是纸的,只要每一组事物的数量可以用两个手指来表示的话,就可以写成数字“2”。此外,两声响声,两滴水滴,也可以用“2”来表示。
总之,在教学10以内数的时候,正是学生认数的开始,应利用适量的直观教具,使学生排除个别事物的干扰,也就是排除非本质特征,抽象出共同属性--数,形成数的概念。
八年级数学定义与命题1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不等式的解集
八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1
八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的性质2
八年级数学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八年级数学线段的比2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2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2
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
八年级数学黄金分割1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八年级数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八年级数学频数与频率2
八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
八年级数学悬线法测定物体的重心
八年级数学正比例函数2
八年级数学有趣的七巧板
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八年级数学黄金分割2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分式的加减法1
八年级数学分母有理化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八年级数学求比例
八年级数学线段的比1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2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