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设计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设计

2015-07-24 收藏

  复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我多年担任九年级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对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也曾进行过各种尝试,对此也有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想法。

  一、数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追求知识层次目标多,着眼能力层次目标少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特别是每学期的期末总复习,老师讲,学生做,学生做完老师批,批完再讲,讲完再做,如此循环。然而“为什么这道题做了无数遍,讲了无数遍,还有学生出错呢?”原因是只强调知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关注教材多,关注学生少

  在备复习课时,大都表现为备教材,钻研教材是认真的,而备学生的意识不够,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析的不透彻。上复习课时,老师往往会说: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什么知识,然后从头到尾一块块整理好,学生最多是接受提问。老师在此时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留给学生的空间不多。这就造成教师讲的题目多,而学生会做的题目少;教师讲过的题目学生不一定会做,教师没有讲的题(特别是综合题)学生根本没有思路;教师要求的多,学生落实的少。

  3、练习做题多,梳理知识结构少

  学生的头脑就像一个仓库,复习就应该是要帮助他们将头脑中的知识加以梳理,构建网络,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东西,便于查找、提取和应用。

  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

  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思维发散,实现知识迁移。所以常常是同一道题目换一换数、或换一换背景,学生就无从下手,找不到做题的思路。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设计原则

  1、基础知识习题化原则

  要想上好复习课,就要把基本知识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不能单纯的只讲概念,而应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即“基本知识习题化”。做到题题不重复,题题有目的、题题有深意,习题安排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所要复习的内容精编、精选习题。

  2、知识结构系统化原则

  通过题组有目的的练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结构图,使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定期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3、训练方法科学化原则

  3 教学手段始终要配合

  学生的认知、接受特点,要谨记“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规律,也就是要“在学中练”。

  4、温故知新再学习原则

  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也要给学生以新的收获,即“在练中学”。学什么呢?可以适当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可以站在更高一层次看待问题,学习用思维指导行为;也可以教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授之以渔;还可以横向、纵向提升难度,拓展思路,训练思维,让学生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

  三、复习课的四个阶段

  1、揭示目标阶段。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因此,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必须全面、准确、有度。出示复习目标视需要而定,无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学生也应根据目标去复习,这样的目标,才可以发挥航标灯的作用。

  2、再现知识阶段。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思考、交流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回忆。 此阶段设计的一些问题,可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错误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3、疏理沟通阶段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沟通就是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此阶段设计的练习,要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知识点。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A、B、C、D类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获,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4、深化提高阶段

  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阶段设计的数学问题,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所复习的知识正确理解,也包括对所复习的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四、数学复习课常用设计方式

  方法一:采用图表或框架结构的方式,把知识点一个一个再现出来。

  方法二:采用以纲带目的方式,突出知识主线,一般可采用一条或几条主线把知识串接起来,使知识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

  方法三:采用链状变式的方式把相关知识(包括方法和技巧)自然、顺畅、扎实的联系起来,并有序地延展开去,同时还使知识得到深化发展。

  五、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环节

  一堂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通常有以下几个环节: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课标要求等

  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等

  目标定位:复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等

  复习方法: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突破措施等

  复习过程:复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

  有效训练:当堂检测或巩固训练或课内外作业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学情反馈、目标达成、成功之处或有待改进之处等方面的感悟。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每一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学情、设计出具有个性特点、实用、优质、高效的复习设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