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收藏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标】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125×4+54 340×2-120 (90-25)×32.
2.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啄木鸟、山雀。
(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系吗?学生自主用图画表示山雀与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图的画法)
先用1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课件出示)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
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
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课件出示算式(80-15) ×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课件出示内容)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四、独立练习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课后问卷
解决问题:
1、 一辆汽车从新华村开往县城,每小时行42km,开出2小时后离县城还有6km。新华村到县城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各个数据吗?
2、 草场上有山羊75只,绵羊比山羊的4倍多20只,草场上有绵羊多少只?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只数吗?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统计
图表一
能准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的人数 正确率% 能正确画出线段图的人数 正确率%
实验班(40人) 38 95% 37 92.5%
对照班(40人) 35 87.5% 30 7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有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就大大提高了画线段图的正确率,全班40人中,有37人都能正确画出线段图,正确率达到了92.5%,而对照班的正确率只有75%,可见,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对画线段图的展示和指导,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
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根据问题,正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使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到了95%。
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由两个教学细节所引发的思考
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
数学的旋律 在学生指尖上跳跃——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做”出数学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小学生数学理趣培养初探
例谈探索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不要虚假交往
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思考
对探究教学的思考
关注新型数学课堂中的学困生
潜心研究 准确把握 扎实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做一名有数学素养的教师
在“评价与反思”中前行
洗尽铅华,回归自然——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
割舍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情结
学生的错误 教学的契机
例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老教材的教学
“多样化”与“最优化”,孰轻孰重
在数学文化的长河中徜徉
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
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如何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
克服传统作业弊端,科学合理设计作业
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误区
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
以学生发展为本 重良好习惯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点滴谈
让40分钟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关于数学情境创设的失误
指导学生记数学课堂笔记的理性思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