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1945年8月15日,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投降.把年、月、日的这些数连在一起,就成了1945815.将这些数字重新排列一下,任意构成一个不同的数(比如4591815)在这两个数中,用大的减去小的,得到一个差数.把差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如果是二位数,就再把它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最后结果是9.(不信,你做一遍)
牛顿出生于1642年12月25日,数学王子高斯出生于1777年4月30日,希尔伯特的生日是1862年1月23日,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和上面一样,你将得到四个较大的数,而且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计算,最后一定也得9.也许有人认为,太奇妙了,自觉地给这些人物,这些事件赋予了神秘色彩,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事实上,您错了.把您的生日写出来做同样的计算,也会有同样的结果.
事实上,用任何一种方法得到一个大数的各位数字相加得到一个和,这个和又是一个新的数,把这个新的数的各位数字相加又得到一个和,如此,重复刚才的过程,只到最后的数字之和是一位数为上.那么这个数就是原数除以9的余数,我们把这个余数称之为原数的“数字根”.这个数字根的过程称为“弃九法”.
根据同余原理,我们知道,在求一个数的数字根时,可以把原数的数字9舍去,相加得9后,也可以舍去.例如,求549721的数字根时,其中有9,而且5+4,7+2都是9,尽可以舍去,最后只剩下1,这就是原数的数字根.
由这些知识,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前面的9的奥妙了.事实上,一个数,将它的各个数字重排,获得了一个新数.但原数和新数的数字根相同,也就是被9除有相同的余数.把这两个数相减后,又得到一个数.由同余原理知道,这个数就会是9的倍数,它的数字根是0或9.再经过刚才辗转的过程,再得到一个两位数.事实上,被9整除的两位数的数字之和一定是9,没有例外,这为什么结果总是9的原因,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测试(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2、3单元检测题
冀教版数学上三年级练习题-对称
三年级数学期末水平测试卷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8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10月质量调研试卷
吴江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十一单元检测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小学数学三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及知识整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十单元检测卷
2011-2012新思维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模拟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测试(1)
2011—2012学年三年级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冀教版数学上三年级练习题-混合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小学数学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练习题
实验小学三年级下数学期中检测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归类复习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复习题
2011—2012学年三年级下第六单元面积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题(无答案)
天河区三年级数学期末水平测试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复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数学广角》单元知识整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