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果把花生只分给第一群猴子,那么每只猴子都得到12粒;如果把花生只分给第二群猴子,那么每只猴子都得到15粒;如果把花生只分给第三群猴子,那么每只猴子都得到20粒。要是把这些花生分给这三群猴子,那么平均每只猴子得到几粒?
分析与解 由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知道,给三群猴子分的花生总数是一定的。
给第一群猴子分花生,每只猴子都得到12粒,由此想到,第一群猴子要是有1只,那么花生的总数就是12粒;要是有2只,那么花生的总数就是24粒;……于是可列下表表示:
同样,给第二群猴子分的花生的粒数与猴子的只数如下表:
给第三群猴子的分的花生的粒数与猴子的只数如下表:
从上面三个表可以看出,饲养员要分给三群猴子的花生至少有60粒,那么一群猴子共5只,第二群猴子共4只,第三群猴子共3只。由此可以求出,把花生分给三群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得到
60÷(5+4+3)=60÷12=5(粒)
当然花生的粒数还可以是120粒、180粒、……相应地,第一群猴子就有10只、15只、……;第二群猴子就有8只、12只、……;第三群猴子就有6只、9只、……。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求出:把花生分给三群猴子,平均每只猴子都能得到5粒。列式如下:
120÷(10+8+6)=5(粒)
180÷(15+12+9)=5(粒)
答:平均每只猴子得到5粒花生。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估算教学
借助生活经验引导认数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专家报告
画龙点睛谈切入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
人教四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真正的探究学习
谈计算题的总复习
对小数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问题的思考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课程改革下怎样评课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
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发挥数学育人功能
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让数学课从口算中开始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
人教六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透过“开放题”看课改
让数学实践活动更有“数学味”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五大卖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