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通过这节
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知。
圆柱的体积的导入,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并强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接着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圆柱体是否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激发学生好奇心,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愿望。这样联系旧知,导入新知,思维过度自然,易接受新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学生在探究新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亲身参与操作,先用小刀把一块月饼切成一个圆柱体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找一找: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是圆柱的什么,高是圆柱的什么。圆柱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课件展示,加深理解。
为了直观、形象,让学生观看课件: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圆柱体也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来得出体积公式。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虽然能说出“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但是,到底拼成的图形怎样更接近长方体?演示动画后,学生不仅对这个切拼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又加深理解了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转化方法。
四、分层练习,发散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行分层练习,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如:已知圆柱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侧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积和体积,怎样求高;已知圆柱体积和高,怎样求底面积等。
但是不成功的地方也有,如学生在操作时有些学生拼的不是长方体,而是其他的形状,这里由于是上公开课的原因就没有有针对性的讲解,只做到了多数学生的指导而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点我觉得在课堂上很难做到。
总之,通过这次的国培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和课堂技能都有了新的认识,感谢国培!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及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1
2013年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题8
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模拟试卷
2016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试题14
七年级数学(上)部分学校期终调研测试试卷(人教版)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部分学校期终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
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试卷(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试题20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课时练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检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代数式单元测试题
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测试
七年级数学(上)期末水平测试(七)及参考答案
2016-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练习8
中学初一数学期末模拟试题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同步测试题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知识检测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对数的认识的发展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201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综合检测题
2016-201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9
七年级数学上册调研考试试题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