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图形放大与缩小 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
一节课下来,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新课的引入,利用3张放大图片,让学生看,并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课堂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都变大了;有的图1和图2看起来不舒服,图3看起来比较舒服;有的说,图1长变大了,宽没变,图2长没变,宽变大了,图3长和宽都变大了等等。通过观察这3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虽然放大,但这个放大必须按一定的比来放大,这样视觉效果更好好。这样的引入不仅让学生头脑中留有这样一个印象,要想让图形放大,长和宽都必须得放大,而且也比较快的切入正题。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我从最简单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着手,再过渡到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有一条斜边),最后让学生除了这3个最基本的图形联想到梯形、圆形等其他复杂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感悟到,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只要抓住每个图形对应边长的比相同就可以了。
课堂上有待于改进的地方是:
①课前自己没有去认真的思考,结果提供给学生的2个材料,一个是按2:1放大,一个是按1:2缩小,材料比较单一,学生容易混淆。如果以后上课,吸取今天的教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尽量丰富一点,缩小的材料换成1:3等比较好。
②2:1中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虽然课堂上让多个学生说了,但有学生还是搞不清楚,以至于在做作业时,如第2个图形是按():()扩大或缩小的,错误的学生比较多。
③在研究图形缩小变化规律的时候,学生说缩小3倍,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缩小3倍都不讲的,讲的是缩小到原来的1/3,课堂上自己不但没有给学生指出来,也跟着学生讲缩小3倍。
一节课下来,不成熟的地方有很多,以后在教材的研究上还得加把油!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超人俯地挺身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袋装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烟鬼抽烟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地球与太阳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