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比例尺》课后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2、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老师到房产公司看了房子。出示两套房屋的平面图(大小一样)。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平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现在你能帮我选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习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准确地把握总复习的重点
数学老师教研心得 教研中蜕变 观课中成长
二年级数学老师2017-2018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中考数学复习要掌握好的三步曲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 领略名师课堂,感悟数学魅力
一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
六年级《分数乘分数》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听课后感——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
聚焦学科待挖潜项 精准提升学业水平---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反思总结:折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议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因素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随笔 名师引领,促我成长!
华东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植树问题》评课发言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
2018年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直方图
浅议小学数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数学老师2018年度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8年中考数学备考指导
2018年中考数学图解法的答题技巧总结
2018学年上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范文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课后反思 我眼中的《倍的认识》
2018年高考数学:解题模型及解法
高考数学提分的小技巧
初一华东师大版上册数学数轴知识点
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总结
小三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随笔zi怎么样对待期中考试的“后遗症”
浅议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