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最近,我校来了一些前来听课学习的老师,每个办公室都会有一名教师随时听课,我心里的一根弦顿时绷了起来,心想,每天都要别人听课,课堂上有很多不定的因素,不能保证每节课都成功,要是讲砸了,怎么办,那多丢人。不过后来一想,人家听的就是常态课,就是我们平常实实在在的上课,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只要自己用心去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就不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于是,我放松下来,积极备课,争取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观察与探究》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观察与探究》一课,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变化的量、正比例、正比例图像、反比例之后,第五个内容,也就是反比例的图像。本节课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人人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的具备了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的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所以这节课我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始首先让学生回忆正、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的图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下铺垫。接着,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2、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学生默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自己的任务。接着,学生阅读课本27页,独立完成表格,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并思考问题: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有什么关系?图中的点A、B、C、D等点在一条直线上吗?试着将各点连成一条线。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让学生动手尝试,动笔表达。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按行巡视,发现同学们都融入到了小组合作中,发言的积极发言,不发言的认真的听。组内几乎都得出了结论: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描的点在一条曲线上。组内交流的时候,即使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伙伴面前也会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汇报的时候,主要是先由每组的学困生汇报,学困生汇报不全面,或不正确,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接着,反馈练习,将26页的第一题画图,并描点,连线。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全由学生自学,而我只是适时的引导。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要求,而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尤其是当这种表现成功而受到老师的夸奖时,学生更喜在心头,更加乐学。“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浙教版数学七下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因式分解》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ppt说课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第七章《分式》ppt复习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ppt课件之一
浙教版数学七下7.2《分式的乘除》ppt课件之一
浙教版数学七下第二章《图形和变换》ppt复习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整式的化简》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4.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ppt课件(1)
浙教版数学七下5.1《同底数幂的乘法》(第1课时)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5.5《整式的化简》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平方差公式)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认识事件的可能性》ppt课件之一
浙教版数学七下7.1《分式》(第1课时)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分式》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5.2《单项式的乘法》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开课)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5.1《同底数幂的乘法》(第2课时)ppt课件-中小学课件站
浙教版数学七下《认识事件的可能性》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认识三角形》ppt课件之一
浙教版数学七下《认识三角形》ppt课件之三
浙教版数学七下6.2《提取公因式法》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可能性和概率》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第五章《整式的乘除》ppt复习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5.4《乘法公式》ppt课件之二
浙教版数学七下《认识三角形》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分式方程》ppt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下《分式的加减》(公开课)ppt课件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