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前思:
“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 “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水面对称。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谁能举例说明一下倒影的“倒”的意思。(上 下)
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
2、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
3.导入镜子面对称。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你们想知道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
二、镜面对称
1、照镜子体验。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下面动作:
(1)用右手摸鼻子,用右手压住右眼……
(2)换一只手。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做的相应动作。
2、猜测判断。课件演示小猴照镜:
(1)左右相换:伸右臂、伸左臂,猜测镜子中会伸哪只手。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课件演示后得出:右 左 左 右
继续演示抬右腿、抬左腿。
(2)上下一样。课件演示小猴跳。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前后一样。课件演示猴子向前、后退。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小结,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与水面对称作比较。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摸耳。生:我们右手摸摸耳。师:我右手拍拍脸。生:我们左手拍拍脸。师:我抬左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右脚踢踢腿。师:我抬右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左脚踢踢腿。师:我的左手侧平举。生:我们右手侧平举、……
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4、照镜子中的数字。
写下1—9的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以某一数字为例说明对称。
看镜子中的数字判断是几。
四、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镜面对称,你们学到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有什么疑问要解答?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五、布置作业:《课作》P40。
反思:
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如何缩短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的差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课堂教学又该是怎样的呢?而“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镜面对称前,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
然后观察猴子照镜,并结合猜测得出镜子成像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做镜中人,学生做镜外人的游戏,更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
这些活动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的体验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小故事 一次“满意”的小测试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相似三角形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认识》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统计表》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2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平均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回访活动心得 教材回访 伴我成长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工作计划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除法》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二次函数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课后反思 功夫应在平时——记一次不同寻常的课
教学心得 如何提高孩子计算正确率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4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面积》
教研小论文 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几个好习惯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总复习》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1
小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查数练习题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周长》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欣赏和设计图案》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3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扇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