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反映出知识传授过程,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重视数学品质、思想、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高效创新学习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在数学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钻进去”,形成主体求知的愿望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随着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学习内容进一步多样化、内容更具有广延性和研究性、整个教材体系呈现出一种开放态势。
1.以学生为主导、信任学生,充分利用数学的生活性、使用性以及规律性和学科渗透强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建构。
2.归纳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少讲精练,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让学生探究的尽量让学生探究,能让学生归纳总结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
3.教师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课堂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语言要更具幽默性和感染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愤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4.让多媒体教学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性,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科学的气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要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异想天开”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蹦一下,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使他们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尽可能从小处着手,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个“创新”的机会。
三、传统教法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教学的改进,主要在其内容而不是形式。所以,应该把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力求完美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这往往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疑为特征的创新行为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教师真的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者,而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四、注重启发式创新,强化思维的发散训练,增强创新意识
任何创新都是由于受到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在心理学中叫做“原型”,教师要借助“原型”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从而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数学课堂上要通过提问、思考和练习,鼓励学生的“反抗精神”、“牛”劲及“钻”劲,提倡思维的批判性,重视一题多解,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他们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五、引导学生自学,教给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和课堂效益
1.刺激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理智感的一种,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证据的怀疑,对未曾料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的问题的探究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求知欲强化了,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求知欲的刺激,可用创造意境、制造悬念、通过逆向思维等来进行,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索,增强探究创新能力。
2.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核心在于一个“疑”字。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提出疑问、发人深思、作出示范;由矛盾始(质疑)到矛盾终(释疑),把“疑”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末,使教学过程充满起伏而生机盎然。还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组成“问题”的阶梯,创设一个个矛盾,激起一朵朵浪花,实现求知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示范基础上,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氛围且引入激励机制,根据学生质疑、释疑的次数、质量,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量化,不断地鼓励探索、创新,培养坚持精神,充分爱护学生的质疑意识,让他们积极思维。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可以使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所明白的道理得到印证,并且可以通过人体各种感官功能使知识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
2016人教B版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PPT课件 活页练习)2.2.1-2.4.2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备课资源包2.4.1-2.4.2(教案 学案 课件 章末练习题)(14份)
高中数学人教版B版必修2章末优化课件打包下载(4份)
新课标人教B版数学必修一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课件 教案 学案 评估训练)(打包5份)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3《函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跟踪检测(6份)
新课标人教B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课件 教案 归纳整合 章末质量评估)(打包4份)
高中数学人教版B版必修2全册课件打包下载2.3.1-2.4.2(6份)
2016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 第二章《函数》(课件 教学案)(2.1.4-2.2.3)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创新设计课件 学案 课时作业2.3(3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备课资源包1.2.1-1.2.3(教案 学案 课件)(4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备课资源包2.1.1-2.2.4(教案 学案 课件)(17份)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课件 跟踪检测(4份)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创新设计课件 学案 课时作业2.1.1-2.1.2(10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备课资源包1.1.4-1.1.7(教案 学案 课件 章末练习题)(15份)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创新设计课件 学案 课时作业2.2.1(6份)
2016人教B版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PPT课件 活页练习)3.2.2-3.4
新课标人教B版数学必修一3.2.2《对数函数》(课件 教案 学案 评估训练)(打包8份)
新课标人教B版数学必修一3.4《函数的应用》(课件 教案 学案 评估训练)(打包6份)
新课标人教B版数学必修一3.3 《幂函数》(课件 教案 学案 评估训练)(打包9份)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创新设计课件 学案 课时作业3.2.1-3.2.2(7份)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创新设计课件 学案 课时作业2.2.2(7份)
2016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 第二章《函数》(课件 教学案)(2.3-2.4)
2016人教B版必修1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PPT课件 活页练习)3.2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创新设计课件 学案1.3.1-1.3.2(6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备课资源包2.3.1-2.3.2(教案 学案 课件)(11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备课资源包1.1.1-1.1.3(教案 学案 课件)(7份)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名校学案章末复习课件(3份)
2016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 第二章《函数》(课件 教学案)(2.1.1-2.1.3)
2016人教B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PPT课件 活页练习)2.1.1-2.1.4
2016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2.2《对数函数》课件 跟踪检测(8份)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