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培养学生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

2016-10-28 收藏

教育的使命是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而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探索式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者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本人,同时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教师必须先行,全面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有创意的教学风格,具有创新思想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培养。教师需要站在新世纪的新高度调整工作视角,我们的目光当由只盯住教材,只盯着考卷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我们的角色地位当由主讲人教导者转为引导者、帮助者,要把学生真正推上“主角”位子,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需由教导——听从,管理——服从,转换为民主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教师要从“一言堂”转为师生共同探索数学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共同完成一个“做”数学过程。从“模式教学”观念转变成“开放教学”观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树立自信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充满好奇,千方百计地想探索,因而问题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异想天开,荒诞不经。对于这些,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加以批评斥责,不管问题正确与否都应持肯定的态度,教师的支持、鼓励,无疑将成为推动他们继续探索的强大动力。

其次,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欲望,树立自信,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在学生心田上播下创造的种子,时常告诉学生创造并不神秘,小孩子也可以有所作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差生也可以创造。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述发明家的故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也是一种创造型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知识和能力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新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特点,特别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体裁丰富多彩,许多问题的答案不统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机会。例如:在教学绿色家园一课。我出示图片:小兔说湖里有86只天鹅,小松鼠说湖里有50只大雁,天上又飞来20只大雁。在计算完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天鹅比大雁多多少只?等问题后。我问:“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同学们立刻活跃起来,争论个热火朝天,最后说出十几种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又例如小熊栽了30棵树,小猴栽了40棵树。裁判员大象说;“看谁先栽完50棵。大多数同学认为小猴先栽完。刘沆同学说也有可能小熊先栽完,因为小猴偷懒了。徐名卿同学却说也有可能同时栽完。因为他们商量要一起干完。这里的答案是开放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只要孩子们的思维是合理的,哪怕学生的思维是离奇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掌握知识和获得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绪即兴趣。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把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世界,增强课堂趣味,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生活中去。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创设了小老鼠长大了要上学,跟妈妈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小老鼠问阿姨买一个书包(28元)和一盒水彩笔(6元),应付多少钱?你们愿意帮助小老鼠算出应付多少钱吗?这一生活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同学们跃跃欲试很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摆小棒用很多方法为小老鼠算出答案。(1)28+2=30

30+4=34(2)6+8=14

20+14=34 (3)6+4=10

24+10=34

(4)用竖式计算。对于学生的不同算法我都给予肯定,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接着我又创设“如果小老鼠妈妈只带3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呢?”这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设欲,学生讨论得特别热烈说出很多种买法。其中一名学生说可以买一辆小汽车(25元)和一盒水彩笔(6元),我说这能行吗?他却很自豪地说可以跟售货员讲讲价就够了,对于这一说法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他头脑灵活,长大了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商人。看到孩子们奇特的思维,我真的感到孩子们在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有创新、有发展。

五、

参与活动,主动探究,激发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在个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所以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过程中要与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尽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留有充足时间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想象等去发现规律,获得数学结论。例如:关于长度单位的认识,我没有直接引导学生用尺子去量长度,而是让学生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度量工具,在量课桌有多长时,有的学生用“ 拃”量,有的学生用铅笔量,有的学生用文具盒量,有的学生用尺量……因为选择的度量工具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在个体操作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如果你们都用同样长的铅笔来量,结合会怎样?用什么工作来量会更好些?学生在交流合作与实践中初步体验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又如:认识长度单位“米”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理解感受、体验、学习。通过同学间相互协作,共同测量身高、桌子的高度、教室门宽等。体会1米有多长的实际意义。

总之,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我们要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感,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答疑问难能力,把疑问多留给孩子们,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