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小学数学信息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问题与关键
youxiu教师摘要: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在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信息技术为实现上述要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笔者在参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发现,还存在有些教师的教学中教学资源应用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堂上缺乏必要的互动等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问题和关键,请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问题;关键
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的、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提供的各种可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信息技术为实现上述要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共识。然而,笔者在参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发现,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下面就提出整合的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小学数学整合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资源应用相对单一
数学是一个多元化的立体学科,它渗透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小学数学中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都是现实生活中问題的提炼,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把教材、教参、试卷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一般的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备课时的主要资源和媒体是教学参考书,上课时的媒体是黑板、粉笔、圆规、三角板,讲课内容主要是课本知识,学生课下学习的资料是试卷和课后习题,教师们很少接触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更难以制作出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课件。见多方能识广,资源的单一致使教师上课信息承载量少,缺乏动态,过于抽象,这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现代教学理论明确提出,小学生正值天真浪漫、活泼好动阶段,易于把形象具体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小学数学对于好玩好动的孩子来说相对有些乏味,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好几年不曾改变,照本宣科、填鸭式上课,之后就是布置作业让孩子们通过多做题来掌握知识,有的老师上课时也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但是满屏幕都是一些解题技巧,所谓的教学理念就是“熟能生巧”,这种静态的、抽象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三)课堂上缺乏必要的互动
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与学习资源和学习媒体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的老师会偶尔在多媒体教室借助PPT课件上课,幻灯片的内容呈现大多也是算数和应用题的文字,老师也就是坐在多媒体计算机前“读”课件内容,时而会有一个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图片、动画或声音蹦出,引起孩子们一阵躁动,实质上并没有实现课堂中有效互动的目的。
(四)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及时的交流平台
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强调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测量。许多小学数学老师上完课之后把课本上的作业布置完成以后就不再进行其他的工作,认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对学生们的评价也就是通过书面作业和阶段性考试,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疑惑、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和想法关注不够。充分的交流能够迸出智慧的火花,有的学校组织了集体备课来让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仅是局限在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没有充分展开。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关键
(一)加强培训,整合资源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只有较好地掌握了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小学数学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们在学习了Office基本操作之后,在讲小学数学统计知识时就可以很轻松地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统计表的知识,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图片向学生们展示各式各样的统计图,熟悉了Flash软件之后可以借助Flash动画将统计图的生成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在掌握了课本上的统计知识外还能了解课本之外的另一片统计天地;在学习了几何画板之后上数学课时就不用在黑板上不停地画图、擦黑板了,通过几何画板制作图形不仅精确、美观、速成,更重要的是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也可以适时、清楚地呈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培训内容除了把课件制作、网络技术使用的知识以及软件的基本操作媒体作为重点外,还要向他们灌输“适时、适度、适当”适用媒体的原则、现代教育观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加深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
(二)提炼素材,优化教学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图片、声音、动画、数学习题、数学课件资源琳琅满目,面对这么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欣喜的同时也深感困惑,欣喜的是这些媒体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多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困惑的是在搜集的资源中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却很少,这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的程度来提炼素材为教学所用,要选择最适合的媒体素材例如,在讲七巧板这节课时,网上的资源很多,但是可以精选一个 Flash小动画把七巧板的来历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这样的导入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为课堂烘托了一种文化氛围,这远比干瘪的语言或是静态的图片来描述七巧板的效果要好。没有合适的资源时,教师需要自己制作,在一个工具软件无法达到目的时,试着综合运用多个教学软件来制作教学所需的课件。
(三)集成课件,联系生活
媒体引入课堂之后。网络和多媒体课件成了主要的教学工具,多数老师把教材资源媒体化,但仅是这样做就失去了使用媒体的意义,课件的内容要依据教材但不等于是把教材变成电子书,课件是为了优化教学。例如,在讲三角形知识时,可以使用网页形式将几何图形整合、集成,有教师课堂上讲课要用的“真知课堂”模块;还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拓展”模块,另外,增设“学习资源”模块可以满足学生课下继续学习的需求。这样的学习课件避免了单一的直线式学习程序,教师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模块。在集成课件时,所举的数学例子一定是贴近生活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在讲乘法口诀时,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票计算呈现在课件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讲平面图形时,把日常的实物呈现在课件上并提升出实物的平面图形,贯穿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样,学生们在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四)寓教于乐,彰显个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得快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提供说话、操作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学习感兴趣。“快乐”意指乐学,愿意学,学得开心,学有所获。喜欢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玩中学”也是教育家们所提倡的,可以在教学过程的适当环节安排一个或几个具有互动性和教学意义的快乐闯关活动或智力游戏。例如,在讲授年、月、日的内容时可以先通过课件展示记忆大月和小月的口诀“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让他们分组比赛看谁记得快、用得准,获胜小组给予奖励,落后组也要鼓励。在讲三角形的类型时可以在学生感觉累时播放一个“千锤百炼”的Flash互动游戏,当屏幕上出现“锐角三角形”时,让学生从众多三角形中识别出锐角三角形后用锤子捶打,这样,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和不停地拖动鼠标来进行快乐的学习,从而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快乐学习中他们也不缺乏成就感。
(五)交流协作,打破旧格局
交流、协作既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包括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多提供交流的机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环境,组织学生相互协作,交流讨论,通过心灵的沟通、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把所学到的、所想到的、所疑惑的以及自己的收获写成数学日记,通过网络媒介发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评论,老师从中可以得到反馈,把优秀的日记作为范例登载到自己的博客或微博上,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
总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教师应该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和学生也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体会信息文化,提高信息素养,从而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014年12月14日
2005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数学
九年级(上)第一次数学月考试题
数学科初三级摸底试卷
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数学(含答案)
重庆市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泸州市中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卷(一)
初中升学数学样卷
初三上学期数学期中统一考试
初三数学二次根式测验
河北课改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初三级数学科摸底试卷(一)
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数学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练习卷(二
新课程全程配套试卷精选(走进数学世界A卷)
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数学
初三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方程
初三数学试卷
上海市民办八校联考数学
北京石景山2004数学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初中升学数学练习题
初三数学总复习函数及其图象相关定理
初三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
2005年常德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数学及答案
初中毕业班质检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初中升学数学样卷(二)
初三数学总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