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师论文展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名师论文展示:...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名...

小学数学名师论文展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2016-10-27 收藏

小学数学名师论文展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严金茂909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 、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同时,我们又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校都得到空前重视,目前有的学校规定:凡是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这就使得有些教师为了证明自己是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就用电脑展示几道口算题,感觉自己也是现代化教学。就连平时的日常教学,用多媒体觉得是一种时髦,以至于有的老师课课都运用信息技术,造成老师们抢占多媒体教室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不仅“大材小用”,而且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形成“高成本,低收效”的不和谐局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但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但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华罗庚曾经说过: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 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注重实效性。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 并声情并茂地说: 现在是秋天, 你们看, 秋天多美啊, 火红的枫叶, 美丽的蝴蝶, 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 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 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 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的境界。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引入时代活水, 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 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使教材“活”起来, 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二、 创设“任务”情境,唤醒创作意识。

任务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任务导入就能吸引学生,对整节课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比如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我首先演示的是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动画,通过形象生动的范例作品的展示,不仅能很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三、 设计“任务”层次,不断深化学习。

教师进行例子教学时,可以在一节课里设计好几个任务,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原则。比如学习WORD 自选图形时,我给出的例子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但分为三个任务:①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 ②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 ③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等。 学生马上被这些“任务”所吸引住,他们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想法很有创意,制作非常美观,知识应用恰到好处。

四、 提高“任务”难度,激发创造性学习。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太过顺利,往往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提高任务要求、增加难度,反而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任务时,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比如教学完插入艺术字后,我又布置学生练习“选择教室需要布置的一个栏目,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学生为了将身边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他们很主动地学习艺术字的插入、编辑的方法和技巧,很有兴趣地讨论艺术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齐心协力地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又如,如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因当时学校正处于“绿色学校”复评时期,于是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完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以“环保”为大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为了完成这一课题,查阅资料,确立小主题,编写小文章,绘画小插图(个别同学甚至制作小动画),设计排版,制作幻灯片,在完成过程中,他们或同学间相互讨论学习,或请教不同学科老师,或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对于这样的小课题和长作业,学生在参与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整合应用、能力锻炼发展等方面,都不是课本上任何的上机练习题所能比拟,最后评析作品时,学生的成功喜悦尽写在脸上。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果发挥好这一教学优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切实落到实处。

五、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六、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实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最优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和创造,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