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最新论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反思与感悟》教研论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师最新论文《...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师最新论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反思与感悟》教研论文

2016-10-27 收藏

小学数学教师最新论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反思与感悟》教研论文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

效性的反思与感悟

安阳县马家乡马家小学李彩红

2015年1月28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我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听了不少课,亲身经历了成功或失败的尝试。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这个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片断一] 算法多样化就是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吗?

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有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出示例题165-97,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165-97=165-100+3=68(书中做法)。

生2:165-97=160-97+5=68。

生3:165-97=167-97-2=68。

生4:165-97=165-95-2=68。

生5:165-97=100-97+65=68。

师:刚才这些同学都说得不错,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145-99

[片断二] “合作”是学习方式最佳的摆设吗?

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称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教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称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我想称文具盒”“我想称钢笔”“我想称校牌”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称物体的重量,另一些人却讲闲话,摆弄天平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状况下延续……)

[片断三] 游戏和有趣就行了吗?

一位教师在教完9的乘法口诀后,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游戏是由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 “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

[片断四] 发展性课堂评价就是赞扬吗?

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另一个学生又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片断一]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一理念与方式可以说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学生的自主既是学习的根本,也是教学的目标,但是,学生自主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才能达到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做到“自主”。教师的作用不只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要达到“促进”的功效,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否则,任由学生“自主”,学生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比如在本案例中,教师把提倡算法多样化当成让学生 “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以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算法就是合理的,只要是学生的算法就要“尊重”,这样就是“自主”。我以为,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可以这样引导:“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

[反思片断二]

合作学习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签。本案例中,教师安排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虽然表面热闹,但在小组活动中,为什么小组内会为“称什么”而费尽心机?很清楚,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做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再者,是为什么小组称量物体重量时会有人开小差?如果教师明确合作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而且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案例中“开小差”的现象会大大减少;低年级学生不懂得如何倾听,如何分工,所以各说各的,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从提高合作实效的角度看,教师应预设 “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的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我认为,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首先,要有充分的理由,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再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强调先独立思考,再发言交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最后,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让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处理好小组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反思片断三]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强调操作与探究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获得个性化经验和学习乐趣都很有意义。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将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为活动而活动,为感性和兴趣而活动。表面上课堂很热闹,实质上却往往忽视了数学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情绪高度兴奋,难以平静。这样的教学设计背离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却停留在肤浅的状态中。由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仅要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感性与体验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从情景中产生、感受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平不断从表象中获得质的提升。因此,情境创设与操作活动的安排要服从教学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的活劫不应当仅仅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该是内在的、深层的,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

[反思片断四]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看到教师翘起大拇指。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予以学生主体的人文眷注。但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真棒” “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笔者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我们正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髓,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成长,我们必将会很快走出与新课改理念“貌合神离”的尬尴境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