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华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系列: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系列:绝对值与相反数(1)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6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1)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9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0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4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课时 比0小的数(1)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系列:综合练习
初一数学:正负数提高认识讲解系列(四)
沪科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要点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8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初一数学:去、添括号法则绝句歌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4课时 数轴(2)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系列: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8课时 有理数综合训练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7课时 绝对值与相反数(3)
厦门一中07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5课时 绝对值与相反数(1)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15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
沪科版初一数学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要点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系列:比0小的数(2)
初一数学解方程口诀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诀句歌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口诀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系列:绝对值与相反数(2)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系列:数轴(1)
七年级数学同步训练:第6课时 绝对值与相反数(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