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说课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乘法交换...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说课稿

2016-10-27 收藏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61-6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

2、教材的编排情况及地位。

乘法的这两个运算定律,跟学生前面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等式,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乘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因此,这些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律性知识进行探讨,自觉应用中,并在应用加以巩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倡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对这两种运算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玩游戏活动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探索、合作、交流、参与讨论,使学生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既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成为学习数学的小主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说学情

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在之前几个年级里,通过对四则运算学习和前几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学习,对乘法运算律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在合作探索运算过程及掌握运算律时,我提倡联系加法运算律的推导方法进行学习,这一点会大大地减少学生推导乘法运算律的难度,为学生探索知识过程提供了一个构建知识的桥梁。

四、说教法

成功的数学教学策略应该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教本课时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时,我通过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情景,找出生活中常见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联系的,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法:在推导乘法交换律环节时,我让学生用小石子或火柴,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法:在巩固知识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计了游戏教学法,找朋友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五、说学法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感悟知识的形成。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问题。

(1)要求学生上台排队:5人一组,组成4组。(提问:共有多少人?有几种列式?)

(2)(教师口头表达)学校买来15箱课外书,每箱有25本,每本4元,用了多少钱?看谁算得最快。

(这样创设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既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导入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做好铺垫。)

观察插图,说说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要求“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感性上掌握乘法交换律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插图,弄清题意。

2、合作、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1)指名说出列式:3×5=(5)×(3)

(2)观察、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都是两个数相乘积相同;不同点是两个因数位置交换了。

2)分析,发现规律。

(1)“摆一摆”,“写一写”类似的等式。

发动学习动手实践、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火柴,同桌合作学习,摆放要用乘法算的火柴,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2)学生自由汇报摆放好后所列的等式。

(3)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条规律就是乘法交换律。

(经过活动,既突破了重点、难点,掌握了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实现了“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

3)归纳知识: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乘法交换律。

这一点要求在认识加法运算律时,学生已掌握用Δ+Ο=Ο+Δ,甲数+乙数=乙数+甲数,学生会联系加法运算律,根据已有经验写出相应的Δ×Ο=Ο×Δ,甲数×乙数=乙数×甲数。这样既加强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训练,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指名说出:a×b=b×a

提问: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5、运用知识。

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23×72

(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

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展示学生解题方案,畅谈解决方法。(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思路。)

板书:(23×5)×6 23×(5×6)

=115×6 =23×30

=690(人) =690(人)

(3)交流两组解法异同。

教师帮助学生小结:相同点是,三个数相乘,三个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点是左边的式子是先把23和5相乘,再和6相乘,右边的式子是先把5和6相乘,再和23相乘。

3、分析、发现规律。

(1)请同学们将这两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23×5)×6=23×(5×6)

(2)观察,交流讨论: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概括: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数相乘,它们积不变。

说明:这条规律就是乘法结合律。

4、归纳知识。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3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a×b)×c=a×(b×c)

提问: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做游戏,复习反馈。

1、出示动物头像,上面分别有根据乘法运算律,写出来的两组相等的乘法算式,标有算式相等的动物是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准后,帮他们找到好朋友。

2、教师把一组小企鹅图画贴在黑板上,一组小企鹅卡片发给学生,两组企鹅身上都分别写着乘积是整十、整百或整千的因数,学生拿着卡片根据要求找朋友,并贴在相应的图画上。

(创设情境,经过游戏活动,将枯燥、理论化的知识变“活”,学生会在快乐的氛围下学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一项找朋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第二项找朋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重新熟记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因数,为下面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做好铺垫。

(五)反馈练习。

1、教学“试一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