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一、说教材
1、出处:《铅笔有多长》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
2、重难点确立: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结合生活实际,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由于学生空间观念比较薄弱,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出1分米、1毫米有多长是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本节内容主要以动手操作、亲自感受的实践为主,辅以谈话、练习、游戏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练一练等。
三、说学法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练习。总之,能让学生做的、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最终将所学知识点内化。
2、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四、说过程数学网搜集整理
1、引入阶段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游戏环节是为了缓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过程中的疲劳感。
3、第一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分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先估计再进行测量那根10厘米左右的铅笔,当学生测量出铅笔有10厘米左右时,顺势引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4、第二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毫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让学生测量6厘米多一点的小木棒,当学生对“多一点”都说不出所以然时,我乘机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当学生说是10小格时,我给学生介绍每个小格就是1毫米,从而可以得出1厘米=10毫米。
5、为了让学生加深对1分米、1毫米的认识,我又让学生实际测量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有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有的测量自己文具盒的长、宽、高,还有的测量硬币的厚度等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得到了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的应用》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判断题专项能力练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练习题
作者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学案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周长》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2016小升初数学单元检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专项应用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比例尺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成反比例的量》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反比例》练习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正方体(一)》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综合能力提升练习题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屉原理》复习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教案
小升初数学竞赛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