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一、说课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P70页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三、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优秀说课稿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公开《数学乐园》示范课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示范课《数学乐园》推荐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优质课《6和7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展示课说课稿《8和9的认识》展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0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范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图形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优秀说课稿
说课稿1-5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数学乐园>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课《个人眼中的20》听课记录
《数一数》说课稿一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连加、连减》优秀篇(附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