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课记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课记录4月18日下午,在东南大学的礼堂参加全国小学数学现代与经典教研活动,有幸再次听到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课,这次张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意义,整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张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他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抓住教学的难点单位1,并且用单位1帮助学生沟通整数与分数的意义,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把张老师这节课的好处一一道来,下面附上我整理的张老师的说课稿,也许能对了解整节课有所帮助。
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
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
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见下面图片2、3)
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
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
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
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3)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教学结构的变革比教学形式的变革更迫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地砖的周长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不连续进位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99乘法口诀表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线段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对比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进位加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9的乘法应用题的整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们赢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除、减除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