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观课感想_知识点总结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平均数》观课感想
首页>学习园地>知识点总结>《平均数》观课感想

《平均数》观课感想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平均数》观课感想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平均数》观课感想曹清华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和高淑梅老师执教的《平移与旋转》是两节高质量的好课。两位教师在导学议练课堂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简洁、新颖,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是乐趣与兴趣、情境与情感交融的快乐课堂,是生活与数学、经验与体验对接的本位课堂,是自主与合作、探究与点拨交互的智慧课堂。

重点说说曹老师的这节课。我们认为突出的优点:

1.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

上周六(10月22日)我们学校代表队参加了市中小学航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训练和筛选的过程中,学生趣味盎然,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曹老师就是选用了筛选队员的情境,将比赛场景和平均数的意义自然融合。其实这个比赛隐含着平均数意义的本质。学生在解读两组数据中,激起思维冲突,这样,从一个比赛场景中抽取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反映出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取过程,是学生一次建模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初步感知的过程。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曹老师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探究的方法,准备了涂涂画画的统计图,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过程中,感悟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为建立平均数的概念提供了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练习的设计中,曹老师有意识的创设一些生活实际的环境,如十一黄金周三孔的旅游人数、我们四年级数学组教师的平均年龄、队列比赛中评委的打分等,将平均数和身边的具体事例相连接,用平均数的知识去解释具体的含义时,这就是数学概念与生活现象两者在学生心中融合的过程,是学生深刻理解的过程。

提出一个商榷的问题: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运动员的成绩统计表后,让学生思考选谁去比赛。这个情景的创设,是一个引发学生争议、激起学生思维冲突的时机。可是学生观察表格不够完整,脑海中没有整体的概念。学生说想法还没有充分表达,教师就把学生的话接过来了。我想,教师再给学生些许的时间,整体感知表格的内容(场次不同,每场得分不同),再把自己的想法说详细些,然后教师小结出结论。

以上是我们一些浅显的认识,说的不对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