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倍的认识》听后有感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倍的认识》听后有感《倍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朱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朱老师在黑板上板出了蓝圆和红圆的个数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说完后老师也说一句话:红圆的个数是蓝圆的3倍。从而引出倍的教学。紧接着,让学生上台来圈,把蓝圆这样1个2圈成1份,红圆圈成3份,有3个2。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红圆的个数是蓝圆的3倍。说了以后,马上让学生模仿上面的例题,在练习纸上圈,圈好后让学生说把黄圆看成1个4,把绿圆看成2个4,2个4也可以说成4的2倍。这样通过圈一圈、写一写、说一说,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除了巩固知识外,还加强数理的表述。紧跟其后的巩固练习,也是始终抓住把什么看成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倍数的概念。在这过程中,朱老师始终是让学生动手圈,动口说,动手写,只有当学生表述不完整时才帮你表述完整,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学得也扎实。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朱老师注重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都是建立在图形的基础上,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图形,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和相关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新课标尤其注重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朱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评价及时,从抽象到推理再到建模这一过程中做到自然和谐,学生也乐于接受。
整节课的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展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理解倍的概念及形成,朱老师只在一旁协助。本节课师生互动和谐,气氛融洽,学生对倍的概念理解到位,朱老师充分利用了课堂的40分钟,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反思 重视对数学思维过程的学习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全等变换知识点
初一知识点:梯形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
2017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知识点集锦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知识点
八年级知识点:中心对称的图形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10章知识点集锦~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轴对称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换算换算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知识点:矩形正方形知识点
听《整数÷整数=小数》有感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下载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轴对称的认识知识点
我的数学我做主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平移知识点
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初一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点
2017年高考数学复习:临场答题技巧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知识点汇总
浅议怎样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9章知识点集锦
初一知识点:菱形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研究报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