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加乘减》听课有感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加乘减》听课有感今天,听了二年级尹老师和黎老师的同课异构《乘加乘减》一课,受益匪浅,收获甚多,在此,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谢。
两位老师的这堂课,均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整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都是贯穿着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玉米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来进行的,主要以说的口述形式令学生体会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教师应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是数字生活化,生活数字化的一种形式。
这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解决这一难点,我觉得口述过程可以从比几个几多几少几去解决,根据教材,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在前面已经有所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只是把几个几的乘法知识与多几少几的知识点溶合在一起的内容。
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通过创设情景,是顺向思维,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2,看到挨着我坐的几个学生掌握得还可以,应该全班学生都知道这个方法,但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对中下生来说,我认为理解还是有点困难的,但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所以一定要学生明白为什么减1,这里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到时学生就不管少几,就都减1了,这是应试教育中的机械地模仿。如果由我去上这节课,我考虑不选用课本上的例题,随便就可以举一个学生身边的例子(或者用动画、图片):第二课堂,游戏3人一组,分成3组,还多2人。学生应该很快想到3个3,再加上多的2人。第二种解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本来还有一个同学的,因为有事,提前离开,所以原来有4个3,再减去走了的1人,那么就是4乘3减1,学生能够想到比4个3少1。知道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学生也就明白了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算理了,老师再进行总结归纳以后遇到又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时候都要按照这个运算顺序去进行计算!在进行第二种解法时,教师也可以对主题图的重点强调、分解式的解说:原来每棵玉米树上有3个玉米,现在小熊摘走了一个。可设计两个问题进行引导:原来有几个?现在有几个?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本册书的重点几个几是多少的知识点,第二个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目标。
当然,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以上只是我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有待大家探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求未知数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7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体积计算的应用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七.分与和(一)2—5的分与和
(苏教版)一年级认位置
(苏教版)一年级【四】练习七
(苏教版)一年级【三】8、7加几和十几减8、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32
(苏教版)一年级认识=、》、《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认识6—9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35
小学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七.分与和(二)6、7的分与合
(苏教版)一年级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苏教版)一年级认物体(二)有趣的拼搭
(苏教版)一年级加减混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统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五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有关0的加、减法
(苏教版)一年级十二、加和减【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