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个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加整十数》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个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加整十数》评课稿一、自我反思
1、在设计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时,本来一开始我的整个教学思路就是想围绕让学生多说,自主学习,从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利用数学信提数学问题、列数学算式、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说算法、到总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讨论、归纳、整理、汇报,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把时间留给学生,给空白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可惜真正自己在教时担心时间不够,担心学生会说不好,担心学生说错,于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结果又变成自己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在讲解计算方法,自我感觉讲的还不够透,本意是让学生通过把小棒摆一摆,在计数器拨一拨,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算理,再由学生自己讨论汇报总结出35+3=38,先算5+3=8,再算30+8这个过程,可是后来我发现学生上台不会讲或说的不够好,我一紧张又没引导好,心里一急想想我帮他们讲好了,就把他们的话抢过来了。后面教35+2又担心时间不够,让一个学生拨完以后就没继续摆小棒,直接课件出示了小结,感觉还是应该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
3、在教学细节上还有多地方考虑不全。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
二、激情探讨
庞晓丹
这节课季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季老师的课件准备的非常精致,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丁鹏
季老师这节课,在设计中做的比较完善,课后练习具有层次感,达到了很好的巩固效果。课件做的也十分吸引学生。课堂设计从知识回顾---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学生动手摆放----得出结论---巩固练习,做的很到位。我个人认为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能否把数位也进行复习,因为这样的话学生在得出结论这块环节中,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说话先进行个位上的数相加,在他们动手摆小棒的时候也能够明确这个道理。而不是到最后由老师来得出这个结论。还有就是在不同种类的汽车上加上它们的名称,这样应该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出加法问题吧。这是我个人的两个小看法
黄凤
在探究新知这一快,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算法,如摆小棒,拨计数器还有分成,不过个人有点小小的看法,在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时候季老师是不是可以适时的引导学生讨论各种算法的共同点,整合出一般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学生掌握了方法,而且领悟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整除的性质
初三数学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高一下册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教学计划模板
2016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约数与倍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时间课后训练题沪教版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退位减法课后练习题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直线和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考黑马分享从29分到147分的2016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方法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
2016年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同步练习题下学期
聆听思考践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专题发言
小升初数学填空模拟试题精选
2016学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复习(初一年级)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一千米有多长
2016年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讲解
小升初数学应用试题精选(附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课后练习题浙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认识练习题浙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认识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教学计划精选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米洛斯的维纳斯
2016年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同步检测题
2016学年初三下学期数学期中复习试题
高一下册数学直线的方程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一数学直线的方程教学计划精选
高一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九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复习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三位数退位减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