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听课有感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听课有感自己教学了高年级,难得去听一年级的课,又是新教材,所以对所教内容该如何教不太清楚,听了陈老师一节精心打磨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参考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以高年级老师的角度剖析这节课。
出示主题图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列式解答:34+16,学生直接口答出等于50,这个并不是一部分学生的突出能力,而是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知识的积累,所以在提出验证要求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所以能说出34+6=40,16比6多一个10,所以34+16=50这样的思路,学生能说出50,必然有他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当学生说可能是40时,有学生非常肯定地说是50。可见,在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学,而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方法。此外,在验证环节,小棒和计数器是学生可选的两种验证工具,而不是两个必然经历的过程,因此在我看来,教师可以用小棒和计数器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具,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推荐学生代表上来讲述自己的验证过程,并说明为什么。
在小结计算法则时,陈老师用粘贴的方式贴出帮助学生记忆的纸条: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本节课并非是一堂学习竖式的起始课,学生已经有写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经验,所以能自己归纳到相同数位要对齐,所以教师没必要还要贴出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在这些话中,最重要的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给学生展示并读一读才有一些意义。
整节课中,陈教师很注重学生来说计算过程,从说个位4+6=10,进1写0到十位3+1+进位1等于5,写5全体跟老师说,自己说,指名说,请学生上黑板领说,形式多样。但总让我感觉个别说多了,而练习交流中说少了,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自己做地说,理论与实践联系比单纯的记计算法则有用的多。而这节课中不知道是我自己没记清还是陈老师没提到为什么个位满10时要在十位和个位之间写个小1?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这样做,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不是容器,我们的教也不是一味的给学生知识,而是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在思维中发现知识,最终在他的头脑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天平游戏》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数学乐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6和7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2013-2014年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书写《听课记录》的几点要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优质课《6和7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优秀一年级上册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8和9”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0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示范课《数学乐园》推荐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图形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优秀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5各数的认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10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一》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6和7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说课稿范文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公开课说课稿《认识钟表》优质课材料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说课稿1-5各数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优秀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