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7
收藏
整数与偶数哪个数目多?
如果我问你:“整数与偶数,哪一种数多?”恐怕不少同学都会说:“当然整数比偶数多了。”进一步,恐怕还会有同学告诉我:“偶数的个数等于整数个数的一半!”什么道理呢?那是因为“奇数与偶数合起来就是整数。而奇数与偶数是相间排列的,所以奇数与偶数一样多,大家都是整数的一半。”
“整数包括偶数,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全量大于部分,整数比偶数多这不是显而易见、再明白不过的事吗?”
你认为这样回答有道理吗?
这真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可是,且慢,往往就在这种最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出了问题。
比如,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级的人数的多少,该怎么办呢?通常有两种办法:
1.分别数出这两个班的人数,然后比较两个班人数的多少。
2.让两个班同学分别排成一路纵队,让两班排第一的两人牵起手来,排第二的两人也牵起手来,…,以后的同学依次对应牵起手来。最后,如果某班所有的同学都与另一班的同学牵起了手,而另一班还有同学未与某班同学牵手,则某班同学比另一班人数少。
现在我们再来看整数与偶数的多少问题吧!
1.你能数出整数有多少个?偶数有多少个来吗?由于整数与偶数都有无穷多个,当然我们都不能数出它们的个数。
所以,用第一种办法来比较整数与偶数的多少是行不通的。
现在来考虑第二种办法,我们可以把整数排成一队:0,-1,1,-2,2,-3,3,…,-n,n,…。然后再把偶数也排成一队:
0,-2,2,-4,4,-6,6,…,-2n,2n,…。
这样排好之后,所有的整数都排进了第一队中,所有的偶数都排进第二队中。现在让第一队中的0与第二队中的0“牵起手”来(即对应起来),第一队中的-1与第二队中的-2对应;第一队中的1与第二队中的2对应;……,第一队中的-n与第二队中的-2n对应;第一队中的n与第二队中的2n对应,……你看,这么一个对一个地“牵好手”(即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之后),我们马上可以发现,第一队中的每个数都与第二队中的某个数对应,而第二队的每个数都与第一队的某个数对应,两个队伍都没有任何一数剩下来,既然如此,你能说整数比偶数多吗?看来不能。这就是说:整数与偶数同样多!
这真似乎有悖常理了,部分竟然等于全体!但这确是事实!这告诉我们,“无穷”是不能用“有限”中的法则来衡量的,许多对“有限”成立的性质对“无穷”却未必成立。
著名的数学家康托(Cantor,1829-1920)首先想通了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则讲了下面一个例子:
一家旅馆有无穷多间房间。某天,所有房间都客满了,这时又来了一位旅客,“没问题!”老板说,他马上请一号房的客人移到二号房,二号房的客人移至三号房,三号房的客人移至四号房,等等。由于房间有无限多,自然所有的老客总有房住而新客也都住进去了。
而如果有无穷多位客人来怎么办呢?老板只要请一号房的客人移到二号房,二号房的客人移至四号房,三号房的客人移至六号房,等等,这时,所有单号房间都腾出来让新来的无穷多位客人住进去了。
按照康托建立的法则,我们可以比较任何两个无穷集合的数目的多少,而且可以得出许多惊人的结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奇妙的结论了。
二上:《长度单位》课标解读
二上:《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数据的离散程度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检测试卷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定义与命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难点突破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二上:《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初二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式的除法
二上:《长度单位》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二上:《6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后知识点之分式方程
新人教版三年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测试卷
二上:《认识锐角、钝角》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同步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练习题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数据的离散程度
2015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次函数常用公式(第五单元)
《实数》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同步测试题
二上:《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案
2015初二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有关平均数的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15-16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标解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趣味数学练习题附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