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第2课时) 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公顷和平...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第2课时)

2015-07-10 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资料播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10000平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平方千米)

(2)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平方千米”的信息。

学生收集略

教师收集: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平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平方千米。

2.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那么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板书:认识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土地面积资料,使学生感受“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究新知

(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

谈话: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合理猜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1平方千米的表象。】

(二)推算、想象,加深认识

1.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

(1)独立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

预设: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1: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100 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2: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00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000÷100=10,在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10=100(公顷)

【设计意图: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在沟通“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的关系的同时,丰富对“平方千米”的感知。】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1)读一读: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千米。

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

(2)算一算: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个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 )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3)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4)说一说:(完成P37练习六第7题。)

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

1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

1平方千米大约能站多少人?

(三)尝试换算,巩固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1.完成P37练习六第6题。

5平方千米=( )公顷

12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介绍思考过程。

2.归纳小结

三、巩固深化

1.在( )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 )

追问:合多少平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

追问:合多少公顷?

(3)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 )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适当追问,既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下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自治区(单位:平方千米)

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青海: 720000

四川:485000   西藏:1210000   新疆:1660000

你能按面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借助土地面积大小的排序,一方面可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省、自治区的土地面积,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

四、回顾总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介绍数学史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补充数学史的介绍,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及现状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