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表示2》教学设计 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一格表示2》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一格表示2》教学设计

《一格表示2》教学设计

2015-07-09 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三、教学准备

课件、坐标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这个学期期末我们要开新年联欢会。联欢会上你们想看什么节目呀?

生:自由发言。

师:在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大家的意见集中在这四个节目上──唱歌、跳舞、相声、魔术。(教师边说边在统计表中写名称)

节目

人数

唱歌

 

跳舞

 

相声

 

魔术

 

师:同时就大家的意愿做了统计了,出示统计结果

节目

人数

唱歌

6

跳舞

14

相声

18

魔术

8

(二)探究新知

1.试画统计图

(1)师:拿出1号纸,把我们统计的结果在这张图中表示出来。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师提示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在条形统计图中需要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代表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而且在后面的统计学习中,学生还会学到用1格表示5个、10个或更多的单位,而不管怎样变化,都是以本节课的数学思想为基础,再加以迁移、延伸,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后面统计教学的基础。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体会学习单位量变大的需求及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预设如下:

生1:在统计图的上面直接加格;

生2:在旁边一栏画格;

生3:用1格表示2个单位;

(3)师:刚才的三种方法大家都听清了,通过你的思考来比较一下吧。

生比较、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第三种方法好。

教师小结:看来,用一格表示多少,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完全放手,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把不同方法展示出来,让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比较评价,找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当然,这时学生的比较会出现盲从的现象,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如果继续往上画格,当数量更多时会有局限性;如果画在旁边一栏则是不科学的表示方法。只有用1格表示2个单位才能解决这节课的问题。

2.学画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

(1)师:我们一起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完成这张统计图。(黑板上空白统计图)

师:喜欢唱歌的有2人,怎么涂?

预设:涂1个格。

师:明明是2个人,为什么只涂1个格呢?

预设:因为1个格代表2个人。

师:怎么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1格表示2个人呢?

预设:在左边标上数。

师:从0开始,到这是几?教师随着学生说标数,写单位名称。(用红色标注0、2喜欢唱歌的有2人,怎么涂?指名回答。

师:我们先找到2这个数所在的横线,对准唱歌这一列画一条线,线以下这部分就表示2人。(边说边将条形框描粗、涂色,并在上面标数2。)

喜欢跳舞的有14人,怎么涂?(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意这节课与前边所学知识根本不同点,突出重点。

(2)师:拿出2号纸,(在实投上展示)对照一下,要想完成这张统计图,你都需要做些什么?你们自己试着完成这张统计图。

四(1)班学生喜欢节目情况统计图

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对照黑板上的统计图检查。

(3)解决不足一个格的情况。

师:如果喜欢跳舞的不是14人,是15人,应该怎么画呢?

师:能不能就画7格,画8个格行不行?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画?

师:是不是在格中任意位置画条线表示就行,那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教师板演指导)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就是不足一格怎么表示,简单几个问题点到难点,通过教师有设计的问题的引导,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迎刃而解,起到了化难去烦的作用。

(4)师:看着这幅统计图,你都知道什么了?

预设:我看着统计图,知道了……

如果让你当小导演,根据这个统计结果你想怎么安排节目呀?

【设计意图】学习统计知识的实际意义,不是简单学会把数据抄录在统计图表中的方法,而是对数据观念的培养和建立,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对数据的理解来源于对身边事物的亲切感,这就需要课堂上的适时适度的应用。

师:刚才我们用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安排节目的问题。这节课的统计知识和原来学的哪不一样了?

预设:原来学的1个格表示1个,现在学的1个格表示2个,遇到单数用半格表示。

(三)运用新知

昨天上体育课时,大家进行了拍球比赛,还记得自己组的成绩嘛?

四(1)班同学拍球情况统计表

组别

个数

 

 

 

 

(1)指名体育小组组长汇报数据,学生填写。

(2)下面,请你们自己根据这张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3)完成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4)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5)了解了咱们班同学拍球的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设计意图】简单的重复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形式上的模仿就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而统计中重要的要义就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形成统计观念,因此此题的设计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2)

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p97/做一做

2.十二月份,学校开展节约用水的活动,老师想了解你们在家洗手用水的情况,请你们回家后,收集一次洗手所用的水,洗手时,先用盆把洗手的水接好,再倒入一个大可乐瓶,记住自己用了几瓶水,我们根据大家收集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