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错例分析”交互式修改主题教研活动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错例分析”交互式修改主题教研活动方案一. 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本学期,数学组围绕省级课题《基于小学生数学作业错例分析的校本研训方式的研究》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撰写了大量的错例分析,成为教学的宝贵财富。但所写的案例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格式不规范、访谈话题不到位、归因分析过于偏向教材因素、应对策略教简单等。为提高教师对学生作业可能产生错例的预见性,提高教师分析错例、应用错例的能力,也为最大程度实现资料的共享而开展本次活动。
二. 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1.进一步规范错例分析的撰写格式,包括主要板块、字体、段落等。
2.对已写的错例分析在同年级内开展相互修改,取长补短,提高文章的实用性。
3. 对错例选择的合理性、是否有研究价值展开讨论,力图以点带面,分析错例中的共性问题。
三. 研讨活动过程设计
时间:2010年10月22日下午第一、二节课
前期准备阶段(一周前)
1.25位教师所撰写的25篇《错例分析》分成六个年级组。
2.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内教师相互修改。
要点:
1. 各年级负责人
一年级:郭*琴 二年级:王*卿
三年级:崔*峰 四年级:沈*华
五年级:王*杰 六年级:朱*平
2. 前期完成
⑴用批注形式或笔修改组内教师的《错例分析》
⑵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
⑶负责人总结、提炼组内教师文章的优缺点、在教研活动中交流。
第二阶段 交互式修改大讨论
1.全体教师集中,宣布本次教研活动方案。
要点:
⑴规范书写格式:字体、段落、大标题、小标题等。
⑵讨论要点:错例选择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研究的价值;提问设计;如何归因;改进建议侧重点应该是教学。
⑶修改后如何上交等事宜。
2.各年级分组讨论。
要点:针对一位教师所写的《错例分析》按书写的顺序,各自发表修改建议。
3. 负责人汇报讨论结果。
要点:整体分析所写文章的优缺点,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
第三阶段:后期整理上传
根据组内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修改电子稿后,上交FTP。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7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3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6.4
初一(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初一(下)几何期中考试卷
06学年度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测验题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6
张家口市高新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7上)
初一(下)数学期末试题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5.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4
七年级数学新题型能力训练题
初一代数练习题代数式(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6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一(人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5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4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7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6.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7.5
杨柳中学七年级数学测试卷(四)
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测试卷(人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