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批数学作业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巧批数学作业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巧批数学作业

巧批数学作业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巧批数学作业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巧批数学作业俗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就是说当和尚就一定要撞钟。顺推之,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就一定得撞做作业和批改作业这两座钟了,然而,撞钟要撞得好,也非易事。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做作业时懒懒散散,敷衍了事;老师也常抱怨――堆积如山的作业,已令我喘不过气来,我哪还有时间来备课和教研啊!那么,教师应怎样批改作业,才能既及时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又能在百忙之中将自己解放出来,从事备课和教研活动呢?现我结合平时教学体会,谈谈我是如何巧批作业的,以见教于同仁。

一、巧设批改时间:

巧设作业批改时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一般是利用上课和自习时间,把它们消灭在教室的。在每堂新课的最后1015分钟,我都会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并当堂批改他们的作业,采用早做完早批改的形式。这样做,比老师单纯地集中批改作业,然后分给学生再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因为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能在老师面前证明自己是做得又快又好,得到老师的夸奖。这样学生做作业的热情高了,思维活跃了,学习效果何愁不提高。对于家庭作业,我则利用早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把做好的作业翻开,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读,教师再巡回批改。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增强老师的亲和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改正作业中的失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巧设批改符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多数老师采用或O或﹖或重做。我觉得这些鲜红的或O或﹖或重做是学生永远都无法订正的错,学生每天面对这些错,做作业的积极性就不高,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批改符号。对学困生我是采用口头提示、及时指出的批改方法。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就能快速、准确无误地进行订正,这时我在本子上打,让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样的错误,对于中等生,我则采用、,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订正。若他们订正了,我就把、添成。让他们体验到:其实自己也是挺聪明的。学生每天面对这些,做作业就会信心百倍,从而激发他们温故的欲望。

三、巧设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但多数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即他们批改作业只是给学生打或。我认为数学老师应该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批改作业。如:对于优等生,因为他们的思维敏捷,很快就能准确无误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这时我还让他们闯我设的难关,如果他们闯过了一关,我会高兴地对他们说(或在本子上写)你太棒了!或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闯过所有的难关或加油哦!智慧之星在向你招手。如果他们能闯过了所有的关,我会欣喜地对他们说(或写)智慧之星,你太厉害了。对于中等生,被我打、后,能独立改正,我会鼓励他们:这次你成功了或其实,这个小脑袋瓜还是挺灵的,只要你再认真一些,下次就不会犯错。对于学困生,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独立改正,我会鼓励他们:有进步啦!或相信下次不需要老师的指点,你就能把题目改正确,甚至做对。对于书写较糊涂和做题较慢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如果你的(格式)字写得更好些,那就太棒了!相信下次你能又快又对的完成老师的作业。同时,我还从各个层次的学生中选出一些作业分别张贴在优秀作业栏、智慧之星栏、进步栏,使他们尝到做作业的乐趣,同时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努力。这一系列的评价方式,不仅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贯彻课标上不封顶、下保底的精神,让优等生找到施展才华的空间。

巧批作业不仅能给教师减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和教研,又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温故而知新,并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