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收藏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新一轮课程目标中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本节内容出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由张店区一名年轻的骨干老师出示。在进行知识探索时,教师把学生分为8人一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了1000根小棒,橡皮筋若干根。进行了如下操作:
师:你们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兴趣高涨)
生1:300根。
生2:我猜大概有900多根。
生3:太少了,应该有3000根。
生4:不对,有1000根。
师:那我们数一数吧!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太多了,小组同学一起数吧!
生2:最好分好工。
生3:一人数一堆。
师(兴奋地)说:同学们想的办法太好了!
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要求:
1.小组同学商量好了再行动。
2.小组长要给每个同学分好工,小组每个同学都要出力。
3.数得结果要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
(10分钟后)
小组开始汇报结果
小组1:我们一起一根一根数的,最后再把数的数加起来。
小组2:我们小组是20根一小捆,5小捆捆一大捆。所以我们是6个人负责数,2个人捆,也是1000根。
小组3:我们小组是50根一小捆,2小捆捆一大捆。
小组4:我们小组是这样做得,4个同学数,4个同学捆,10根一小捆,10小捆捆一大捆,一共是10大捆,1000根。这样看起来也让人很明白。
根据小组4的回答,很自然的引出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案例反思:
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这一片断中从老师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润物无声的倡导着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学习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着合作的重要性,实现学习互补、思维互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生活中,善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作为教师,就应通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形成良好品质。
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加强实际操作,优化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启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设疑
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的几点尝试
让学生的思维更主动
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
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计算的自觉优化意识
巧用错题集培养好习惯
孩子们,跟你们谈谈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方式的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六法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师角色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与生活化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依据学生心理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其实数学可以很好玩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于教学学科备课形式的探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数学练习课怎么上
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论文
谈谈小学探究性学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