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能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因此,在第一班教学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找到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的好方法: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进行笔算板演。
3、师:怎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组织汇报。
4、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可汇报的结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经过再三的诱导才有一位小朋友小声的说:可以用减法吧,老师?
所以在第二个班教学时,就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先从观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一些关系式后再来探究加法验算的方法,给学生的探究垫定了知识基础,使学生有据可依。
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2、计算并观察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板书)
将下面的几组加法,改写成减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5+3= 15+40= 50+40=
改写后,发现: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板书)
3、这些发现有什么用呢?猜测一下。
4、出示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5、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三种加法的验算方法:即一种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的,另外两种都是用减法进行验算:即用两加数的和分别去减两个加数中的一个,看结果量不是等另一个加数。学生在有了上面得出关系式,能顺利的得到三种加数验算的方法,因此预设还是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基础,要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卷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B(3)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A(3)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3公式法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C(3)
北京市西城区初二数学试题一次函数练习题
北师大版2012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A(2)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卷
初二年级数学2012
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3年初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题
丹阳实验学校2011.12初二年级数学阶段性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C(1)
初二年级数学2012年12月份月考试卷及答案
阜宁2012年秋初二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答案
苏科版2012—2013年初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答案
常熟市孝友中学初二年级调研测试数学试题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D(3)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D(1)
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初二年级上平方根课文练习
八年级数学位置的确定同步练习卷及答案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B(1)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移的妙用
2012~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学习八年级数学C(2)
初二年级数学2011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性质探索复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