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1)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这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接下来继续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作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作,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教学过程
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2课时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算哪几个面的面积。第3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巧设情境、生活引入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把学习和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
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那些几何图形,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来的各种形状的实物,让学生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使学生明确鞋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从这些事物中找出哪些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样就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让学生根据以前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指出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动手***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在用学具进行***作性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动手***作,提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让他们通过一系列实践***作活动,经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体纸盒,通过数一数、摸一摸、量一量等时间***作活动,去探索和发现长方体具有那些特点?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逐步归纳概括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明确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各顶点。并且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接下来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棒、橡皮泥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在实际的观察、***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一组的长度都相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长度怎样,使学生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从中体会出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来决定的。再这一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应该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根据不同的摆放情况,分别让学生指出他的长宽高,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这部分有了长方体的特征做铺垫,学生掌握起来会比较容易,具体过程基本与前面相同。只要最后向学生说明一下由于正方体的所有棱长度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就可以了。
3、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比较
这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另外通过这一环节还要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会用集合圈表示出它们的关系。
2013—2014北京四中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三帆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数学期中练习试卷答案
2012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代数式
初三生数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2—2013三帆中学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
2013-2014初一(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五)
北京市西城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初一数学期中压轴题:探索类附加题练习
2013-2014初一(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四)
北京二中02-03学年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人大附中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一数学试题
北京各重点中学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期中压轴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清华附中2009-2010第一学期期中初一年级数学卷
初一数学期中压轴题: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和计算
07年北京四中初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中考数学指导:教你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
北京二中02-03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
2013—2014交大附中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
初一数学期中压轴题:定义新运算和程序运算
初一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七年级数学1
北京二中02-03学年第二学期初一数学期中考试
北京市清华附中初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中考数学考生要重视的七个问题
2012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第十章 四边形
北京二中02-03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
人大附中2009-2010第一学期期中初一年级数学卷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卷
初一数学期中压轴题:代数式化简求值
2012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方程(组)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