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反思(1)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年、月、...

《年、月、日》教学反思(1)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年、月、日》教学反思(1)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年、月、日》教学反思(1)

年、月、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上个星期六我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自己去寻找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这一做法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兴趣是动力,教师是参谋,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目的.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是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学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就要注意实践性,活动性和学科的综合性,把它们融入一体,是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教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就不必再讲,这样的安排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研究学生的现状,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2、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节课里,课本是让学生尝试自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的,疑难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的,规律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出来的,课后的实践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了知识,而且是在交流、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