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年、月、日》教学反思(1)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年、月、日》教学反思(1)
年、月、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上个星期六我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自己去寻找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这一做法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兴趣是动力,教师是参谋,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目的.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是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学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就要注意实践性,活动性和学科的综合性,把它们融入一体,是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教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就不必再讲,这样的安排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研究学生的现状,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2、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节课里,课本是让学生尝试自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的,疑难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的,规律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出来的,课后的实践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了知识,而且是在交流、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2013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二年级下册英语周练试题(上海牛津英语)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验卷
记一次买蘑菇的“大”考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青岛版)
14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有趣的数学游戏:24点算法带给我的乐趣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六七单元综合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题(沪教版)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一个将错就错的故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验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题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检测试卷(青岛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验卷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验卷(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巩固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数学日记:买灯泡的故事
数学王国的故事:“<”、“>”和“=”的大本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